3653聚焦南浔/col/col1229211052/index.html部门动态/col/col1229211054/index.html
  • 部门动态
  • 当前位置:

    首页
    > 聚焦南浔 > 部门动态

四好农村路的南浔实践

    日期:2019-06-27 来源:区交通局 字号:[ 大 中 小 ]

    盛夏时节,墙莫公路两侧郁郁葱葱,乔灌错落有致,车辆行驶在这条乡村道路上,让人格外舒心。墙莫公路是我区“四好农村路”的代表作之一。2017年以来,我区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飞跃性地突破,702平方公里的区域面积内,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到1249.5公里,密度达177公里/百平方公里。

  量的突破带来了质的飞跃,沿线乡村因路而变、因路而美、因路而兴。去年11月,省公路局领导在实地调研后,高度评价了南浔“四好农村路”建设成果,要求积极推广好的经验做法,让省内兄弟县区受益。

  南浔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河网密布、水系发达,历来道路交通基础设施薄弱,公路等级不高,群众出行不便。如今一跃成为省内先进,这背后是我区四好农村路的生动实践。

创新投入机制 盘活交通建设一盘棋

  连日来,记者在练市镇、石淙镇等地采访时看到,一条条农村公路通往村民小组每家每户,路上车来车往、穿梭自如,车辆行驶在乡间已然成为一种享受。“乡村路越来越宽,沿线都是绿化景观,这在三年前,根本不敢想。”聊起改建提升后的村庄公路,石淙镇花园湾村村民王进才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区第四次党代会以来,区委、区政府以争创“四好农村路”建设省级示范区为目标,高标准谋划,实施农村公路等级提升行动,利用三年时间,改造提升500公里,彻底解决路面狭窄、路况较差、环境脏乱等问题。

  根据实施方案,3年时间,预计投入资金50亿元以上。交通项目建设融资难、资金需求大,传统单一的建设模式无法满足我区加快交通建设步伐的需求。项目资金从哪里来,成为交通建设“扎脖子”的大难题。

  四处取经、整合资源后,一条切实可行的“南浔路子”应运而生。2017年5月,作为全省首条农村公路PPP项目,千善线、花乌线签定投资协议。借势借力,四两拨千斤。有了成功先例,我区大胆创新运用PPP、EPC等模式,截至目前,仅农村公路PPP项目投资额就达36亿元。

  坚持全区一盘棋,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到这场攻坚战,我区还出台《农村公路提升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等奖励政策文件,按照项目建安费的85%进行补给。2017年、2018年开工建设的分别再给予20至10万元/公里补助,充分激发项目实施主体的积极性。

  两年来,我区持续大力度、加速度、高质量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农村公路提升工程全面铺开。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已完成投资37.6亿元,全面完工334公里,剩余工程正在冲刺收尾。一条条农村公路通往村民家门口,如同一根根“毛细血管”无限延伸,成为一条条美丽乡村风景线。

   

突出建管养运 建设美丽智慧平安路

  宽敞平坦的公路两边,星星点点的红叶点缀在一片绿意之中,目之所及宛如一幅幅乡间油画。从满足出行到享受出行,在南浔已然成为现实。

  随着“十线十景十小镇”深入推进,美丽乡村景观线上,一座座“公路驿站”,如同高速公路的服务区,赋予了农村公路更多的外在颜值和内在价值。日前,记者来到和孚镇李市村“公路驿站”,电桩、休息室、文化墙、小卖部、卫生间等设施齐全,宾至如归的温馨感扑面而来,成为司乘人员休憩的好场所。

  交通出行,不仅环境要美丽,更要安全,为此,我区在全省率先启动基本无隐患美丽公路创建。一头连着南浔古镇,一头接着湖州主城区,东西向的湖浔大道给两地出行提供了极大便利,同时安全隐患也成为突出问题。

  “以湖浔大道西阳村交叉口中分带为例,过桥车辆视距不足,不能察觉前方横穿行人的问题,我们结合实际选取最优方案,在西阳桥下设置人行通道,将交通事故风险减至最低。”区交投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湖浔大道共排查出47处隐患点,并针对性地开出整治“处方”。

  以湖浔大道为先,我区全面启动基本无隐患美丽公路创建,计划到2021年完成700公里,从根本上解决道路安全隐患问题,打造“四好农村路”升级版,为百姓提供美丽安全的出行环境。

  三分建、七分养,日渐凸显的农村公路建设成果,离不开高要求管理、高质量养护。在农村公路精细化管理中,我区借助“黑科技”,投资1200万元建设智慧交通综合指挥平台,运用大数据平台、单兵执法设备,实行道路网格化管理。

  二维码管理、智能防撞护栏碰撞监控系统、公路漫水预报警系统……这些“智慧+”管理、维护模式,在全省公路系统属首创,为打造美丽、智慧、平安的交通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撑。

做好融合文章 农村路变身幸福路

  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方民。眼下,一条条“四好农村路”构建了农村内畅、外联的交通格局,打通了乡村振兴“走出去,引进来”的双向通道,不仅让群众生产生活更加便捷,还成为农民的产业路和致富路。

  “家门口就能坐车,比以前方便多了。”家住施浩村的顾兴新来到施浩公交站台候车。他儿子住在湖州,以前每次进城看儿子,老人必须步行半小时,才能乘上公交车。随着农村公路等级提升,村里的道路具备了公交停靠条件,经多部门实地勘查,这才有了家门口的公交站。

  围绕“惠民化运营”目标要求,去年以来,我区全面实施公交优先战略,投放141辆纯电动公交车,全域实现“公交纯电动化”“两元一票制”“移动支付”三个全覆盖,在建制村通达率100%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农村三级线路的开通和延伸,进一步提升城乡间的有效对接。

  据统计,目前,全区城乡公交通达率保持100%,公交运行速度由2016年的15提升到20公里/小时,班次间隔时间不断缩短,班次准点率已达到85%以上,城乡公交线路标识率已达100%。

  每年春夏的采摘旺季,是双林镇浔阳果木经济合作社最忙碌的日子,前来采摘游玩的客人越来越多。“村里能有这样的景象,托了向阳大道的福。”这条村民大赞绝口的“向阳大道”是入村的主干道,经过改建后,不仅路面变宽、贯通全村,沿线还立起来了景观带,让集体经济、乡村旅游发展多了新出路。

  让“美丽公路”撬动“美丽经济”,这是做好农村公路运营的思路转变。随着各地农村公路完成,我区大力实施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建设,积极推进“四好农村路+”发展,依托绿色生态、产业特色、乡村风貌,重点打造“诗画提升江南水乡路”“田园风光特色路”“农民增收致富路”,成功塑造了一批典型。

  据悉,目前已建成和孚荻港古村落、石淙田园花海、千金童荫小镇、南浔采菊东篱、百里樱花大道等乡村旅游景点,游客接待量逐年成倍增长。其中,自驾游年增长15%以上,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四好农村路”带来的人气和财气。(记者 赵伟阳)

2419500-50124-133-部门动态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