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划总结
索 引 号: | 11330525095459083J/2022-0004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湖州市南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湖州市南浔区知识产权局) | 成文日期: | 2022-06-16 |
文 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
内容概括: | 区市场监管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以党史学习教育、共同富裕、数字化改革、“三比一讲”竞赛为主线,牢固树立“以实绩论英雄”工作导向,持续夯实“三有”(全市有口碑、全省有地位、全国有影响)队伍建设目标,深入推进系统“七大工程”暨“3040工作清单”,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呈现出“十四五”市场监管事业蓬勃向上的良好态势。 |
索 引 号: | 11330525095459083J/2022-0004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湖州市南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湖州市南浔区知识产权局) |
成文日期: | 1655308800000 |
文 号: | |
统一编号: |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有效性: | 有效 |
内容概括: |
区市场监管局2021年度工作总结 和2022年度工作思路
一、2021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区市场监管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以党史学习教育、共同富裕、数字化改革、“三比一讲”竞赛为主线,牢固树立“以实绩论英雄”工作导向,持续夯实“三有”(全市有口碑、全省有地位、全国有影响)队伍建设目标,深入推进系统“七大工程”暨“3040工作清单”,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呈现出“十四五”市场监管事业蓬勃向上的良好态势。
这一年,我们锐意进取、比拼赶超,勇创荣誉巅峰。牢固树立“以实绩论英雄”导向,全体干部职工同心共进,用努力和汗水赢得荣誉,一年来全系统共获各级领导批示肯定53次,荣获各类集体荣誉46项、个人荣誉65人次。其中电梯三服务连续3年入选全省“三服务”典型案例;木地板产品入选国家级消费品标准化试点项目;推进质量工作成效突出获国务院督查激励,更是为南浔区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这一年,我们凝聚合力、攻坚克难,勇夺竞赛佳绩。在8-10月全省市场监管系统“三比一讲”竞赛活动中,系统上下锚定“争一等、走前列、展英姿”的竞赛目标,攻坚克难、奋力拼搏,在竞赛活动一路领跑,13周共计斩获奖牌103枚,其中金牌79枚,最终以全省90个县(市、区)局排名第10、全市第1的成绩荣获竞赛活动一等奖,交出百日竞赛的高分答卷。
这一年,我们聚焦大局、担当作为,勇当共富先锋。紧扣党史学习教育、数字化改革等中心主线,争当建设共富使命的先锋队。启动“万家商贸繁荣行动”助推全区市场主体倍增提速,协助编制《共同富裕示范区评价导则》地方标准规范;初步构建南浔市场监管“1+7+1+1+1”的数字化项目体系,建设任务“浙江特种设备在线--特种设备扫码应用”被列入省重大应用项目“一本账S0、S1目录”,目前已升级为南浔电梯“一梯一码”智慧物联系统。
这一年,我们集思广益、探索创新,勇立市监品牌。紧紧围绕“全市有口碑、全省有地位、全国有影响”队伍建设目标,积极承办一系列有影响力的会议活动,多次在省、市重点工作脱颖而出,持续打响南浔市监品牌。如承办首届泛长三角暨浙江省第四届知识产权创新创业大赛;举行全省首场“惠民惠企”普法活动启动仪式;作为全省唯一县区代表在普法工作现场会上作交流发言等。
(一)聚焦数字赋能,数字化改革展现“南浔特色”。根据全省数字化改革要求,积极争取数字化改革试点,在全省系统数字化改革“揭榜挂帅”中中榜1项建设试点和7项应用试点,量质并举领跑全市。初步构建起“1+7+1+1+1”的数字化项目体系,暨1项省级建设任务、7项省局统建项目应用试点、1项省委组织部联系点项目(干部职工平时考核系统)、1项市局试点项目(处方药智慧流通监管一体化平台)、1项自主创新应用项目(质量基础设置“一站式”服务平台)。其中处方药智慧流通监管一体化平台作为南浔区数字化项目之一先后向省委袁家军书记、省政协葛慧君主席进行展示。
(二)深化商事改革,着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一是市场主体数量倍增提速。制定《万家商贸繁荣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提升市场主体数量。截至目前,新增市场主体13893家,同比增长34.5%,其中新增个体工商户10784家,各类企业3109家;新增小微企业2530家,其中八大万亿重点产业小微企业777家;累计市场主体68478家。二是商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优化企业生命周期服务,深化企业开办“一日办结”改革,100%实现企业开办2环节、1日办,经营场所改革自主申报率98.9%、企业开办网办率100%,均居全市第一;持续落实“企业首套印章政府买单”服务机制,新设企业印章免单2812户,减负66.1万元。三是市场竞争生态持续优化。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常态化运用,今年全区企业年报率达到97.44%,零申报率0.44%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吊注销清退市场主体1052户;全市率先开展公平竞争审查第三方评估工作。
(三)提速质量革命,全力提升质量供给水平。一是深入开展质量提升。持续开展电梯、木业等特色产业质量提升行动,全省率先推出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线上+线下”新模式,电梯、电机、木业3个产业成功入选2021年全省百个质量提升特色产业,连续五年获全市质量工作考核A级;推进质量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全省县区唯一。二是大力提速标准升级。加快实施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木地板产品入选国家级消费品标准化试点项目;今年以来,新增“品字标”企业30家,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16项,发布“浙江制造”标准9项;新增参与“对标达标”企业330家,数量全市第1;三是全面构建知产体系。加快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建设,获批省级企业专利导航项目1项、省级商标品牌示范企业1家、市级专利示范企业6家,通过知识产权贯标认证企业14家,居全市第一;新增PCT国际专利申请25件,专利权质押额超5亿元,均创历史新高。承办首届泛长三角暨浙江省第四届知识产权创新创业大赛,授牌成立全省首个专利导航服务基地。
(四)风险闭环管控,全面夯实民生安全底线。一是提升食药领域安全监管水平。持续加强重点场所疫情防控,深入推进“食药安+”系列活动,成立南浔区食品安全风险综合治理中心,授牌全市首个乡厨协会。完成食品安全监督抽检2250批次,不合格处置率100%;不断提升药械监管队伍建设和能力水平,食药安全感测评得分排名全省第。二是提升特种设备风险防控能力。开展各类特种设备专项行动12次,持续推广“安全顾问”至 1005家,发现并整改隐患558起,整改率100%。探索特种设备安全领域智慧监管,以全省县区唯一建设试点为契机打造南浔电梯“一梯一码”智慧物联系统建设,相关工作成效获省局章根明局长、常务副市长杨六顺批示肯定。三是完善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深入开展区域块状产品产品质量分级分类监管,开展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全年开展重点产品抽检254批次;大力推进“浙江e行在线”车赋码4241个,池赋码3514个。
(五)依法维权维序,倾心营造公平市场环境。一是聚焦重点领域铁腕执法。围绕食品药品、知识产权、电动自行车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整治,共查处各类违法案件1526件,罚没款超1007万元,移送公安案件9件,数量均创历史新高;其中大要案200件,全市首例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系列案、跨省制售假冒“红牛”饮料案等,“牛栏山”白酒案等社会反响热烈。二是聚焦民生实事提质扩面。积极推进政府民生实事,浔东农贸市场通过“五化”市场考核验收,6家农贸市场通过“放心市场”考核验收,打造全市唯一“南浔区农贸市场智慧一体化监管系统”建设,目前完成初验正式进入试运行。今年建成学校智能阳光厨房93家实现全覆盖,建成农村家宴“阳光厨房”89家,数量全市第1;建成民生药事服务站5家。三是聚焦放心消费提档升级。持续打造“放心消费在南浔”品牌,承办全省首场“惠民惠企”普法活动启动仪式,启动“阳光菜单”工程,打造石淙镇为全市首个放心消费示范镇。今年培育放心单位2742个,受理举报投诉3704件,群众满意率100%。
(六)党建示范引领,筑牢“三有”队伍发展基石。一是持续锚定载体谋划。连续第5年系统谋划工作载体,出台系统“七大工程暨3040工作项目”,挂图作战30项重点工作、40项创新工作,每月进行考评、计分、晾牌,将“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落在实处。二是持续擦亮党建品牌。以“红盾先锋 清廉市监”党建文化展示厅为依托,持续扩大“党旗红、市监蓝”党建品牌影响力,今年累计接待山东、福建等省内外单位参观见学50余批次;练市分局党支部获评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三是持续夯实基层基础。巩固深化星级规范化所建设成果,大力推进系统“双百”行动,南浔分局争创“示范所”,旧馆所和千金所争创“消薄所”。四是持续强化队伍建设。持续实施年轻干部培养“青蓝计划”,提拔使用优秀年轻干部6名,岗位交流8人,选派28名优秀年轻干部挂职锻炼;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出台干部职工平时考核实施方案,相关工作入选公务员考核工作省级联系点,系全市唯一。
二、2022年工作思路
(一)瞄准共同富裕示范样本跑道,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引导市场主体增量提质
1.优化市场主体培育服务环境。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提升准入政策透明度和负面清单使用便捷度,实施全省优化营商环境“10+N”便利化行动,提升“一网通办”“一日办结”效能。纵深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面推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持续深化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2022年,全区在册市场主体数力争突破7.4万户。
2.优化市场主体成长监管环境。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实现日常监管领域“双随机”全覆盖和部门联合“双随机”常态化,最大化减轻企业负担。探索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市场监管体系,强化企业信息归集公示、“黑名单”管理等信用监管制度。深化商品市场高质量发展机制,统筹运用“五化”改造提升、放心市场创建等载体,鼓励商品市场加大软硬件设施改造投入,提升商品市场发展水平。
3.促进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滚动实施新一轮小微企业成长计划,持续深化“个转企”工作,帮扶本地小微企业招才引智,不断提升小微企业发展活跃度和经济贡献率。带动小微企业实施标准化战略,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加强对小微企业创立自主品牌工作指导和扶持,促进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运用。继续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为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提供支撑。
(二)瞄准高质量发展跑道,系统推进质量革命,形成县域质量提升标杆
1.深入实施质量强区、标准强区、品牌强区发展战略。实施质量强区战略,滚动实施南浔特色产业质量提升项目,打造有影响力的质量竞争型产业集群。推进“百城千业万企对标达标提升专项行动”,完善消费品召回机制和服务质量监测评价制度。实施标准强区战略,持续推进数字经济、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标准化建设,鼓励开展企业标准“领跑者”行动,研制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浙江制造”标准等先进标准。实施品牌强区战略,大力推进“品字标”公共品牌建设,加快“水晶晶南浔”集体商标注册,加强农产品商标、农业服务商标及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集体商标的注册和运用。
2.实施知识产权赋能发展战略。以专利导航基地为依托,全面推进知识产权强企计划,培育一批知识产权数量密集、品牌价值高、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领军企业。2022年力争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达到8.5件、PCT国际专利年申请量超过10件,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拥有量达到310件以上。发挥地理标志龙头企业的产业带动作用,试点探索“标志—产品—品牌—产业”发展路径,鼓励和支持发展地理标志产业化联合体,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产业化模式。开展知识产权转让、许可、资本运营等活动,推动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资产混合质押,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保险等规模。
(三)瞄准民生为本跑道,防控监管领域风险隐患,全面提升民生服务水平。
1.创新安全监管模式。打造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产品质量等数字化监管追溯链。依托“浙食链”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和生产过程智能化追溯体系,持续推进“食药安+”系列工程,深化食品抽检分离改革,食品评价性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5%以上。试点推进电梯按需维保新模式,推广应用“保险+科技+服务”、“电梯物联网”等创新模式,加快推进电梯应急服务平台建设。加强电梯质量安全工作和智慧电梯建设工作顶层设计,推进智慧电梯建设。
2.创新安全监管机制。完善对各级党委和政府食品药品安全、特种设备、区域性产品质量安全纳入对各级政府目标责任考核,推动落实党委领导责任和政府行政责任,2022实现公众食品药品安全满意度达到平均以上,每万台特种设备亡人数不高于0.4。深化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和省级食品安全县区创建成果,充分发挥各级食药安委职能作用,健全工作协调联动机制。完善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探索建立特种设备应急联动机制。
3.完善消费保护体系。打造“放心消费”行动升级版,以质量安全、服务优质、明码标价、纠纷快处为基本指向,以社会认可、消费者满意为基本原则,开展放心消费建设质量提升行动。创新宣传载体,加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宣传,把消费维权“关口”前移到消费教育引导、消费警示、消费知识普及上来,引导科学理性消费;畅通市场监管部门与消费者信息互动的渠道,接受社会监督,听取群众意见。
(四)瞄准数字化改革跑道,加强数字赋能,努力提升市场监管效能
1.促进市场监管数字化改革。按照全系统一盘棋的要求,聚焦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产品质量等市场监管领域核心环节,高标准推动“厨房革命”、药品智慧监管、不合格产品后处理系统等一批市监特色项目迭代升级。运用数字化改革理念,推进市场监管领域数字化多业务系统、多应用场景的协同联动,对各业务流程进行重新优化,打造一个“整体智治、高效协同”的市场监管数字化驾驶舱。
2.打造一批数字化特色项目。围绕“1+7+1+1+1”数字化项目,全力打造特种设备在线扫码、赋码项目成为全省“揭榜挂帅”项目;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争取列为国家总局改革创新项目;系统干部职工平时考核平台运行完善,成为省委组织部最优联系点。突出“领跑”意识,以数字化改革撬动市场监管各领域改革,推进南浔市场监管现代化快人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