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30525MB18498829/2024-00050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区文广旅体局 | 发文日期: | 2024-09-30 |
文 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
内容概括: | 近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的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第二季浙江篇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播出。节目中,南浔非遗陈家菜精彩亮相!千年渔乡,人文荟萃。陈家菜传承人将家乡十景做成了十道菜,让食客在品味间游历“荻港十景”。今天,让我们跟随节目的脚步,一起从陈家菜中看非遗里的南浔,品舌尖上的荻港。 |
索 引 号: | 11330525MB18498829/2024-00050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区文广旅体局 |
发文日期: | 2024-09-30 |
文 号: |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内容概括: | 近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的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第二季浙江篇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播出。节目中,南浔非遗陈家菜精彩亮相!千年渔乡,人文荟萃。陈家菜传承人将家乡十景做成了十道菜,让食客在品味间游历“荻港十景”。今天,让我们跟随节目的脚步,一起从陈家菜中看非遗里的南浔,品舌尖上的荻港。 |
央视开播!跟着《非遗里的中国》游历舌尖上的“荻港十景”
近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的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第二季浙江篇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播出。节目中,南浔非遗陈家菜精彩亮相!
千年渔乡,人文荟萃。陈家菜传承人将家乡十景做成了十道菜,让食客在品味间游历“荻港十景”。
今天,让我们跟随节目的脚步,一起从陈家菜中看非遗里的南浔,品舌尖上的荻港。
播出的节目中,頔塘运河、南苕胜境、里外巷埭、一元茶馆、摇摇渔舟等融合荻港水乡特色的陈家菜一一亮相,生动展现了荻港渔乡文化的特色。
“頔塘运河”一菜取自流经南浔段的运河,也称为頔塘故道。这一段是保存较为完好的古运河段落,反映了古代通航时期江南运河的原有材料、位置和形态,同时也见证了中国漕运历史的演变。
这条运河也是南浔往日对外交通商贸、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并且促进了以南浔为中心的江南蚕丝业经济的发展。
悠悠运河碧波上,街巷、水系与传统风貌建筑,共同构成了南浔独具历史人文的景观特色。
“南苕胜境”一菜源于和孚镇荻港村的南苕胜境遗迹。南苕胜境始建于元朝,成于“乾嘉盛世”,是乾隆四十三年,章祥符的后代章遹翰、章宝芝等人在庞隆怡云坛的旧址上兴建的一座园林。
里面不仅有亭台楼阁、水池津梁,还有积川书塾、云怡坛等建筑群,据清同治《湖州府志——祀典》记载,其吕祖庙为地方官每年应祭祀的庙宇,可见昔日香火之旺盛。
门前屋后,鱼塘连片、绿桑成荫;建筑群间,楼亭台阁、回廊绕环,如今的南苕胜境,胜似人间仙境。
从问津亭往右走就是荻港村的里外巷埭,它们本是运河沿岸的土坝,上面修建的长廊是当地有名的商业街。
古时候荻港村的养蚕业发达,丝绸贸易在这里欣欣向荣,里外巷埭也是荻港传统商业文化形成与积淀的象征。
“一元茶馆”一菜源自荻港村小河边的一间老铺子,老铺名叫聚华园茶馆,在茶馆里,一元钱就能喝上一天,久而久之,“一元茶馆”的名声便叫开了。
潘平福老人是茶馆的第四任掌柜,接手茶馆至今近六十年。很长一段时间内,潘平福的茶水只卖5毛钱一杯,到了2011年,抵不住茶客们的一再坚持,他才把茶水涨到一元钱。
斑驳的墙壁、锈迹横生的炉灶、古老陈旧的装潢……古运河上最后的老茶馆,用一杯茶的温暖和真诚,于岁月流变中守护南浔人心中中最淳朴的家乡记忆。
“摇摇渔舟”一菜源自渔舟及古村流传千年的渔歌谣:“摇摇船,摆摆船,阿乌挆挆船,挆个阿乌吃饭饭,早昵六个碗,夜头八只碗……”
旧日里,南浔当地人回外婆家,大人划船,小孩子通常坐在床头,船上盛满鱼做成的各种菜肴,在碧波荡漾的河面上乘船划桨,悠悠地到外婆家。
小小的一艘渔船,承载着儿时浓浓的期盼与温情,珍藏着一个个宝贵的童年回忆。
千年鱼文化,百年陈家菜。“食本味”是陈家菜的核心所在,而食材的新鲜与地道,便得益于独特的人文和地理。
荻港傍依大运河畔,历史源远流长,旅游资源丰富,被农业农村部列为中国农业重要文化遗产,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粮农组织命名的桑基鱼塘所在地,曾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天堂中央,渔乡荻港”之说。
背靠当地资源,陈家菜应运而生。陈家菜选料讲究、做工精细、营养丰富、口感鲜美,是传统鱼汤饭的必备菜,也是湖州著名“百鱼宴”的雏形。
传承了近百年“陈家菜”,可谓一个传奇,一桌陈家菜的背后,蕴含着荻港深厚的水乡历史,包裹着南浔人故乡情怀里最难以割舍的舌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