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南浔区中小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
发布时间:2024-06-11 来源:区教育局   [ 字体: ]

南浔区2023年学校体育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坚持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宗旨,把体育教育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努力把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积极落实“1+N”学生素养提升行动,大力实施阳光体育活动,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现将我区2023年学校体育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中小学校体育总体情况

目前,全区中小学共39所,其中初中(含九年一贯制学校)18所,小学21所(4所为新居民子女学校)。中小学在校学生41515人,其中小学在校学生22193人,初中在校学生19322人。共有专职体育教师203人,兼职体育教师75人。现有200米及以下田径场14块,300米田径场21块,300—400米田径场1块,400米田径场7块,篮球场121块,足球场50块,排球(气排球)场68块,器械体操、游戏区域30507平方米,体育馆25个,面积74706平方米,游泳池8个,学生体质测试室45个。我区体育器材达标学校39所,达标率100%

二、我区中小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举措

1.优化上层设计,形成制度保障。一是形成体育领导小组,为了更好地推进学校体育工作,区教育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基础教育科、教研中心等专业人员为成员的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学校体育工作常规管理有人管、教研教改工作有人抓的良好局面。学校也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为学校体育工作有效推进提供了组织保证。二是健全竞赛计划和规程,积极举办参与学校体育竞赛活动。区教育局健全了科学合理的中小学生竞赛制度,出台全年体育竞赛计划和规程,组织十余项体育竞技比赛。各中小学校每年组织田径运动会、达标运动会,组织2至3次小型趣味运动会或者班级校级足球篮球联赛,以赛促练,带动和促进学校体育教育发展。三是完善校本课程体系以加强学校特色项目建设和国家、省、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建设为抓手,根据校园环境和地域特点,加强校本研究,设计体育课程,开展富有地域特色的体育活动。大力发展足球、篮球、排球具有群众基础的项目,让学生熟练掌握一至两项运动技能,为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提供保障。

2.深入教学改革,形成特色保障。一是开齐开体育课程我区各学校均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足开好体育课程,未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科学安排课程内容,全面落实“1+N”学生素养提升行动,在加强健康知识教育时,注重运动技能学习,科学安排运动负荷,重视实践练习,体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各中小学结合校情,每天统一安排不少于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坚持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1课时体育锻炼,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落到了实处。二是落实“体教融合”特色品牌,2023年3月南浔区教育局召开“以体树人、体教融合”体育工作推进会,并出台了关于印发《南浔区“以体树人、体教融合”示范校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浔教基〔2023〕22号),经各校申报,区教育局集中展评、审核并实地抽查,于同年10月认定练市小学等10所学校为南浔区首批“以体树人、体教融合”示范校截至目前南浔区成立 11 所以体树人教育联盟学校,覆盖学生两万余名“体教融合”的实施也带来了强有力的效果反馈,“驾驭未来”全国青少年车辆模型教育竞赛活动浙江赛区选拔赛中,练市小学荣获小学组车辆模型综合团体一等奖;南浔开发区实验学校获浙江省中学生排球锦标赛暨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选拔赛第八名;练市小学、菱湖实验小学收获2023年湖州市第34届中小学生航模锦标赛团体一等奖;湖州师范学院南浔附属小学黄宇轩获湖州市中小学生首届街舞比赛男子乙组第一名。在2023年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南浔区获县区组第二名,共有14人在跳高等17个项目上取得第一名的佳绩。南浔开发区实验学校在2023年湖州市中小学生篮球比赛中获初中女子组一等奖,南浔实验小学获小学组一等奖。三是构建“校园足球”竞赛模式。开展班级、校级、区级三级竞赛模式,形成“校内有比赛、校际友谊赛、区级有选拔”的校园足球竞赛活动新格局。截至目前,全区共组建了63支足球运动队,已有14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8所省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校园足球运动越来越得到南浔区家长的肯定和支持。练市小学作为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在2023年湖州市中小学生足球比赛中分获女子甲乙组冠亚军

3.加强基础建设,形成硬件保障。一是改善学校体育基础设施。南浔区统筹规划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改善体育条件,2023年投入资金2978.87多万元,并配齐配足学校体育设施设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器材配备达标率为100%。各学校每年都安排了不低于10%额度的公用经费专项用于体育工作,用于体育训练和必要的校内、校外群众性体育活动,补充必需的易损耗体育器材。同时,积极推动学校体育场地周末面向学生开放,有效改善学生体育教学、活动和训练场地。二是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我区通过体教融合、外地引进、招考新教师等途径,充实我区体育师资,培训体育教师208人,为全区中小学体育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保证。三是建立体育教师待遇保障机制。我区严格执行国家《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相关规定,在职称评定、福利待遇、工作量计算、评优评先、外出学习培训等方面,体育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享受同等待遇。这些措施极大地调动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

4.提升体育评价,形成监测保障。一是健全学校体育评价机制。各校按照国家要求,开展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和实施年度报告制度。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情况、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运动技能等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评优评先标准。全区继续推行体育、艺术积分榜,助推学校体育活动的积极开展,并纳入学校年度发展性评估考核。二是完善体育教学质量监测。本年度继续开展“以体育人”中小学生体育综合素养监测,并将自选三大球项目纳入新方案。中小学共有9354名学生参加,监测内容主要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和体育技能技巧类项目。进一步强化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满足青少年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需求,不断提升身心健康水平,养成终生锻炼的良好习惯,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三是抓好体育安全与督导。我区从学校体育活动安全、体育教师安全知识和技能、学生安全教育三方面来重点抓好学校体育安全。强化学生体育活动安全制度管理和建设,科学合理地制定活动计划和流程,明确安全责任,完善安全措施。在组织学生大型体育活动时,制定并落实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三、我区中小学体育工作面临的困难

1.当前社会重视程度不够。受升学指挥棒的影响,部分学校教育工作整体评价还未完善,重智育轻体育现象一直存在。

2.学校体育教师依然短缺。学校专职体育教师较少,缺乏专项技能的教师,特别像篮球、足球、排球等专业教师。教师队伍中年教师居多,青年教师相对较少。

四、我区下阶段体育教育工作发展思路

1.抓实体育教学常规。指导督促学校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严格执行国家体育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体育课,确保学生每天在校锻炼一小时。严禁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同时根据我区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循序渐进、科学安排体育课程内容,做到开课有课表、有教学计划、有教案,在课后服务时间适当安排适量的体育活动。

2.优化体育师资。多渠道补充体育教师。建立多元化专兼职体育师资队伍,加大体育教师培训力度,实施五年为周期的全员培训,提倡“全员体育教师”。体育特色学校和传统项目学校配备1至2名相关专业体育教师,开展教师素养大赛,促进体育教师理论和教学水平明显提升。

3.促进“体教融合”发展。树立学校体育特色,确保每名学生至少参加1个体育社团,学生在校期间能较好掌握2项运动技能。深化“体教融合”,形成完善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竞赛体系,组织开展评选南浔区首批一校一品优秀学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履行工作职责,取得家长和全社会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支持,为提高学生体育综合素养,做出更大的努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