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页
湖州市南浔区扬帆实验学校
单位名称 | 湖州市南浔区扬帆实验学校 | 法定代表人 | 钱荣良 |
住所 | 湖州市南浔区南浔镇永辑路666号 | ||
开办资金(万元) | 600 | 经费来源 | 财政全额补助 |
年初数(万元) | 600 | 期末数(万元) | 600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承担全区听障、智障和多重残疾等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任务;按照国家制定的特殊教育学校课程计划、教学大纲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合理配置学校教师队伍并做好日常管理;合理配置学校财务并做好基础建设、维护及及经费管理;落实学校安全责任,保证学生在校期间的日常管理及安全保障;指导并负责全区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提供送教上门或远程教育等服务,并将其纳入学籍管理;承办区教育局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12330503MB1L55408P | 举办单位 | 湖州市南浔区教育局 |
开展业务情况 | |||
一、基本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区教育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有关情况具体如下: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办好特殊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立足于特殊教育的发展现状,以服务残疾儿童为中心工作,不断深化特教课程改革,推动学校协调发展,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全面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任务和要求。 | ||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 | 一、主要工作成效(一)特殊教育体系持续健全1.标准化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完成扬帆实验学校主体建设,计划2025年9月正式投用,新增标准化特殊教育学位150个。推进特殊教育向两端延伸,计划新增学前特殊教育班和高中阶段职业教育试点专业,实现全学段覆盖。2.残疾儿童入学安置全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9%,学前教育入学率达99%,高中阶段入学率提升至85%,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优化送教上门服务,义务教育阶段送教比例严格控制在5%以内,引入医疗、康复、社工等专业力量,“一人一案”探索“资源教师团队送教”“融合学校校领导+党员志愿者送教”“资源教师+教研组教师送教”等“送教上门”模式,由原先的送温暖转变为送需求,根据孩子的成长需要,给孩子定制生活适应课程、运动课程、行为课程等。部分学校还邀请居家生由参与一两节课到参与半天课程,最后到全天的融合课程。送教方式和内容的多元化让每一个居家生和在校生享受同等教育。(二)融合教育质量显著提升1.高质量推进特殊教育资源建设坚持“一盘棋思路”统筹推进全区特殊教育发展,大力推进区、片区、校三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在推进区域融合教育过程中的龙头引领作用。加强对区域内承担随班就读工作普通学校的巡回指导。2024年共投入39万,用于菱湖实验小学等11所学校资源教室的新建和湖州师范学院南浔附属小学等2所学校资源教室的改建。目前,菱湖实验小学、千金学校、浔溪中学、湖师附小(嘉风校区、新城校区)、横街学校、实验小学适园校区等校已完成资源教室的新建改建工作。双林二中、练市一中、重兆小学等校还在进一步完善中。目前我区按省标注配置资源教室共有16个。2.专业支持与师资培训(1)积极组织参加各级各类专业培训活动。2024年,我区推荐菱湖镇幼儿园宋爱丽等4位园长参加浙江省融合教育幼儿园园长高级研修班。推荐长超小学沈金章校长等6位校长参加融合教育学校校长高级研修班。推荐旧馆街道幼儿园钱晓慧老师和附小姚红叶老师参加浙江省随班就读巡回指导教师培训等。外出的培训与实操,不仅丰富了他们的专业理论储备,让他们对“融合教育工作到底是什么”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从而提升了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加快教师成长和特殊教育提质。同时我们也将资源请进来。3月,市指导中心陈正红主任在实小上合学校带来讲座《特殊需要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制定及实施》。6月,南京市聋人学校许蓉老师在横街学校带来讲座《随班就读听障学生的需求和对策》。台湾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家陈冠杏博士两次来到南浔为学前融合教育答疑解惑,12月,陈博士在南浔镇横幼儿园带来讲座《融合情境下特殊需要幼儿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月,省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原常务副主任陈荣弟来我区带来讲座《融合教育新理念新思路》。专家们从不同的残疾类型、不同学段、不同方向为我区的融合教育提供专业支持。(2)积极组织开展融合教育论文等评比。2024年我区二十一届教科研论文评审揭晓,各校积极组织参与,其中南开实幼儿蒋利娟等12人获一等奖,练市小学皇晓芳等22人获二等奖,花林小学周双双等25人获三等奖。有3篇送市参评,练市小学冯鸣老师的《基于融合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究—以轻度智障儿童为例》获市一等奖,南浔实验幼儿园沈丽娜老师的《“游戏+”策略:助力孤独症幼儿的融合实践》获市三等奖。8月南浔区组织开展了送教上门优秀案例征集评比活动。其中,马腰小学王春娣老师的案例《“1+3”模式:送教上门从“送到”到“送好”》获区一等奖,并送市参评。由菱湖镇幼儿园姚小英老师执笔的课题《1+3+4:区域推进融合教育建设路径研究》,已顺利通过市课题立项,现上报省立项中。通过此类活动的开展,加强教师融合教育研究能力,并有效促使成功的融合教育经验在教育教学中的交流、推广和应用。3.个别化教育深化实施2024年4月邀请市指导中心主任陈正红,参加我区上半年的特教工作会议,会上专题学习了《依托省个别化信息管理系统平台有效实施个别化教育》这一内容,要求各融合校加强并完善平台建设。11月区教育局基教科联合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对全区有特殊儿童的初中、小学、幼儿园IEP平台建设情况进行清查,根据各校的建设进行汇总、反馈,个别严重学校进行一对一的沟通和交流。其中,马腰小学、菱湖实小等校平台建设完整、个案资料详细完善。同时我们要求融合教育校做好期初个案研究评估,开好研判会,制定个案IEP,根据特殊需要,给予个别支持,从学生起点能力出发,调整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中给予个别支持,最后实施个别评价。(三)保障机制全面强化1.经费投入落实残疾学生生均公用经费10倍拨付标准,统筹专项经费59万元,重点支持资源教室建设、康复设备采购及师资培训。2.师资队伍建设招聘特殊教育教师4名(男2名、女2名),选派10名教师参加市级资源教师基本功大赛,获一等奖4人、二等奖2人。成立金国龙、姚红叶等市级融合教育种子教师工作室,开展专项培训6场,覆盖教师200余人次。承办湖州市学前融合教育模式培训、听障教育“普特融合”研讨会等大型活动,邀请台湾专家陈冠杏博士指导,提升教师干预能力。同时完善教师激励机制,落实特殊教育津贴及绩效倾斜政策,表彰区级先进工作者10名。3.多部门协同努力推动成立南浔区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联合教育、卫健、残联、民政四部门实现残疾儿童全面评估。 |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1.资源教室建设进度不均衡部分学校因场地限制(如旧馆小学、水晶晶新城学校)未能启动建设2.专业师资缺口仍存特教专业教师、康复治疗师、心理辅导师配备不足,需定向培养和引入社会力量。3.个别化教育实施待强化省IEP平台使用率不足,部分学校个案资料不完善。4.送教上门服务质量待提升送教频次与内容针对性需加强,需优化个案管理机制。 | ||
四、下一步打算 | 1.攻坚资源教室全覆盖对未达标学校实施“一校一策”改造,确保2025年9月前全部验收。2.深化医教康融合联合卫健部门开展“康复进校园”项目,增设校园康复站点5个。3.推进师资专业化定向培养特殊教育教师16名,开展康复技能专项培训500人次。4.拓展职业教育路径新增校企合作专业1-2个,力争高中阶段入学率突破90%。 |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9月11进行了法人代表变更 | ||
相关资质认可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