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3登记管理/col/col1229861048/index.html年度报告/col/col1229861052/index.html
  • 当前位置:

    首页
    > 登记管理 > 年度报告

湖州市南浔区工业行业管理服务中心

    日期:2025-04-14 来源:事业登记系统 字号:[ 大 中 小 ]
单位名称湖州市南浔区工业行业管理服务中心法定代表人钱杰
住所  湖州市南浔区向阳路601号
开办资金(万元)26.58经费来源财政全额补助
年初数(万元)28.35期末数(万元)26.58
宗旨和业务范围承担全区企业培育、资金申报、奖励政策兑现等咨询服务工作;负责为企业转型升级等工作提供服务;承担装备、原材料等行业管理和生产环节安全监管的辅助工作。指导区级相关工业协会工作;协助推进产业行业结构调整和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承担散装水泥和新型墙体材料的推广应用工作。协助监测、分析企业经济运行态势,提出调控目标和政策措施的建议;承担全区星级绿色工厂的管理工作;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任务。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2330525573975884P举办单位湖州市南浔区经济和信息化局
开展业务情况
一、基本情况今年以来,湖州市南浔区工业行业管理服务中心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市委和区委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精准调度、大抓落实、实干争先,推动全区工业经济在承压中保持稳步增长,各项重点工作取得新进展。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一)业务开展情况一是建立现代企业梯队。持续深化行业公平和“亩均论英雄”改革,入选全国“亩均论英雄”改革优秀实践案例,太平微特入选亩均效益领跑者。聚力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专项行动,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隐形冠军企业1家、民营经济总部领军企业1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家、创新型中小企业276家、单项冠军培育企业12家。二是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水泥行业完成年度任务,铸造行业关停淘汰企业基本全部签订关停协议,烧结砖整合方案确定,生物质颗粒启动木业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前期工作,漆包线启动高端新材料产业园前期工作。精心组织选手参与全国轻工行业(毛笔制作工)职业技能竞赛总决赛,取得包揽冠亚军、前十名占六席的骄人成绩。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推动绿色工厂提质升星。三是聚攻坚项目双进双产。全力支持“两新”推进,第一批5个工业领域再贷款项目已通过国家工信部终审;申报第二批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再贷款项目35个;申报2025年“两重”项目提前批工信领域项目1个。全力推动重大项目参与县区项目比看活动,5个项目进入县区项目季度比看前十名单。四是做实实数融合文章。全力推进一区县一品牌一行业一示范专项行动,今年新增亿元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项目17个,在库项目40个;新增核心产业规上企业7家。持续实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实现规上工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推动重点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征集轻量级数字化改造企业27家,打造电梯样本(扩面)企业14家;新增云上企业入库培育27家;上报省级制造业数字化生产方式转型项目7个。(二)取得的效益试点示范方面:电机产业入选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全市唯二。新认定省级首批次新材料企业3家;新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创客中国”大赛市决赛获一等奖1个、三等奖1个和优秀组织奖,省总决赛获三等奖1个,全国企业组500强2个。新认定省级企业数据管理国家标准贯标(DCMM)试点企业4家;省级企业首席数据官制度建设(CDO)试点企业1家;省级云上企业5家;市级智能工厂(数字车间)9家。要素争取方面:争取国家级和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近500万元;争取中央茧丝绸专项资金410万元。5个制造业项目入选国家第三批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工信领域设备更新专项,资金争取量全市第1。4个省级生产方式转型项目获得资金超千万,2个省级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获得资金2000万。协调中心城区高铁沿线5G通信基站建设,实现高铁南浔站、高铁沿线移动网络信号连续覆盖。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在内需不足、外需疲软的大市场环境下,部分企业仅保本微利、甚至亏损,生产经营压力较大。临近年底,欠薪、债务等风险可能逐步显现。二是项目投入产出释放不多。从开工情况看,新入库项目支撑略显不足。从投产升规情况看,今年新升规10家,仅拉动产值增长1.5个百分点,新升规企业数量和产出不及预期。
四、下一步打算一是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更大力度推进传统产业转型。持续深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好“4+3”行业转型升级收官战,抓实转型升级“后半篇文章”。更大力度推进新兴产业释放。围绕半导体及光电、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等战略新兴产业,依托省级开发区、省级万亩千亿平台、省级化工园区,充分发挥头部企业引领作用,抢抓沪苏湖高铁开通机遇,强化与长三角城市在泛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链配套协作。更大力度推进未来产业培育。系统构建“1+4”未来产业发展体系,推动未来产业发展。更大力度推进历史经典产业发展。用足用好上级历史经典产业政策,积极争取湖笔、中央外贸茧丝绸等专项资金。二是建设优质企业梯队。助推优质企业攀峰。做强一批具有国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壮大腰部企业集群规模,强化在技术改造、增资扩产等方面要素保障。扩量提质专精特新。围绕企业培育5个等级,遴选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速度快的中小企业分层分类建库培育。抓牢企业技术中心、重视制造精品、加速新品“补位”推进。推动科创产创融合。以人才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为目标,优化产业人才引进、培养体系,加快中试基地建设,探索产业人才对企业“产品、管理、生产、工艺”等多领域创新赋能模式。三是激发项目内生动力。壮大新兴产业提质量。聚集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高端装备、高端新材料、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市场前景广、技术力量高、研发能力强等项目,狠抓项目有效投资和高效产出。狠抓内生项目稳存量。加快推进内生项目三年行动,以传统行业提标提效为重点,促成一批技术改造项目,深化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紧盯低效用地扩增量。围绕“有机更新”连片腾退区块,提高低效用地开发再利用率,撬动国有资本和民间资本,落地一批专业领域细分行业的优质项目。四是推动智能绿色发展。聚焦新赛道抢抓新机遇。夯实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长三角泛半导体新材料产业园等数字经济产业平台,加快半导体及光电产业引育。聚焦新技术焕发新动能。围绕大中小企业建立智能制造培育梯队,大企业加快数据采集、分析运用,建设一批国家级智能工厂;骨干企业加快软硬件设备升级,打造一批省市级智能工厂;中小企业加快轻量级数字化改造扩面。聚焦新方向优化新工艺。推进规上“绿色工厂”+规下“美丽工厂”全量创建;做好省级以上绿色示范培育创建工作。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2024年07月08日,完成事业单位法人变更。2024年07月18日,完成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换领。
相关资质认可无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无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无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