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页
湖州市南浔区共同富裕教育中心
单位名称 | 湖州市南浔区共同富裕教育中心 | 法定代表人 | 沈伟英 |
住所 | 湖州市南浔区南浔镇联谊路68号 | ||
开办资金(万元) | 5 | 经费来源 | 经费自筹 |
年初数(万元) | 5 | 期末数(万元) | 5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组织领导干部学习教育,致力共同富裕教学体系开发、智库建设、人才队伍培养。 |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12330503MB1J97702E | 举办单位 | 中共湖州市南浔区委党校(湖州市南浔区行政学校) |
开展业务情况 | |||
一、基本情况 |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系统落实三个“一号工程”部署要求,持续深化“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立足新发展阶段,以强化共富理念和探索共富路径为根本,着力打造开放型、实践型、服务型的共同富裕教育培训机构,为南浔乃至全省共同富裕事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 ||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 | 按照“立足南浔、服务浙江、面向全国”的发展定位,着眼于共同富裕的理论深化、路径探索、样本推广等现实需求,以共同富裕推进为导向,以人才队伍培养为根本,以高端智库建设为重点,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集专业培训、实践探索、学术交流为一体的共同富裕理论研究高地、人才培养阵地及示范推广基地,为推进共同富裕提供南浔智慧和南浔方案。(一)建立健全教育培训体系1.完善课程体系。实施课程体系建设工程,开发设计“理论基础、实践探索、战略思维”三位一体的共同富裕课程体系。在教学设计上,针对不同类别、不同级别、不同专业的培训对象,科学制定教学计划和培训大纲。在课程建设上,重点围绕乡村振兴、生态文明、民营经济、农文旅融合等专题,开设体现南浔特色的教学课程,形成面向企业培训、党政培训、技能培训以及教师培训等多类别的培训套餐。(牵头单位:区委党校;责任单位:区强村富民集团、区教育局、区人力社保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文广旅体局、区总工会)2.创新教学方式。大力实施教学供给侧改革,探索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推动教育培训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跨界联合实施组团式教学,构建“学界讲理论、政界讲政策、业界讲实践”的教学方式,增强理论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寓教于学强化案例式教学,运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桌面推演、工作复盘等方法,引导学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干结合开展体验式教学,把培训课堂拓展到工作一线,把一线实践融入培训课堂,创新开发“产品直播”“农文旅产品开发”等具有体验性、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形成教与学、学与用的良性循环。(牵头单位:区委党校;责任单位:区强村富民集团、区教育局、区人力社保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文广旅体局、区总工会)3.统筹师资力量。坚持“类别丰富、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原则,深挖区内外专家学者、领导干部、基层一线行家里手、先模人物等各类人才“富矿”,采用“外聘+签约+推荐”的方式,构建“专家学者、领导干部、行业产业”三大师资库。与省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培训机构、实训基地建立合作办学机制,探索院村共建、院企融合、院校联合“共富+”的交流合作新路径。(牵头单位:区委党校;责任单位:区人才集团、区强村富民集团、区委宣传部、区教育局、区人力社保局)4.建设现场教学基地。围绕“学有主题、看有现场、研有内容、训有体会”的现场教学目的,充分依托区内“共富工坊”等丰富特色载体,优化现场教学矩阵,提升现场教学质效。联合各镇街系统开发覆盖青年入乡、古镇集群复兴、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及强村公司建设等不同领域不同主题的现场教学基地。采取“点上挖掘、线上串联、面上提升”的开发方式,将分散零碎的教学资源串点成线,科学规划设计,形成“红绿青蓝橙”(即红色为党性教育,绿色为乡村振兴,青色为创新创业,蓝色为产业发展,橙色为社会治理)五色现场教学精品路线。(牵头单位:区强村富民集团;责任单位:区文旅集团、区委党校、区农业农村局、区文广旅体局、各镇街)5.强化后勤服务保障。坚持优质服务、保障有力的导向,以服务学员为切入口,按照管理科学化、服务规范化、保障社会化的要求,梳理分析学员管理服务业务流程,加快打造高质量、高效率的后勤保障服务体系。秉承“科学精准、功能叠加、智慧先进”的理念,加快建设与教育培训规模相适应的办学条件,加速推进住宿、餐饮等后勤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学院文化建设,突出共富元素和南浔特色,不断浓厚文化氛围。(牵头单位:区强村富民集团;责任单位:区文旅集团、区委党校)(二)建设特色新型智库6.开展决策咨询。以推动共同富裕为主攻方向,以应用研究和对策研究为导向,在对地方经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进行理论研究和充分调研基础上,针对共同富裕推进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典型做法等进行总结与提炼,对其中的重点、难点及堵点进行研究分析,形成具有战略指导与实践引导价值的意见与建议,为地方政府及企事业单位提供优质决策咨询服务。(牵头单位:区委党校;责任单位:区强村富民集团、区委宣传部、各镇街)7.开展学术交流。围绕南浔发展实际,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开展“浔富论坛”等高水平、高层次的学术论坛、学术会议、学术讲座等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行业精英代表就地方经济发展与共同富裕等话题进行讨论交流,分享发展经验,总结发展规律,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做好共富理论研究、案例分析,探讨共富新思路、新路径。(牵头单位:区委党校;责任单位:区强村富民集团、区委宣传部、各镇街)8.推进成果转化。探索智库研究与生产经营活动融合新路径,挖掘培育企业技术、管理、场景等创新需求,推动学院与行业领军企业、行业协会、高校院所以及科研机构等开展成果应用及转化活动,精准对接基层需求,提供解决方案,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建、成果共享,促进创新成果落地应用,加速推进科研成果向先进生产力转化。(牵头单位:区强村富民集团;责任单位:区委党校、各镇街)(三)服务区域社会发展9.助力招才引智。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结合各类人才计划实施,高位嫁接长三角区域人才资源,探索建立异地使用人才机制。以“人才特派员”的方式逐步形成布局科学、功能全面、特色突出的“人才矩阵”,引导人才下沉基层,发挥职业专长,在基层开展创新创业服务的同时帮助指导培育本土人才队伍。(牵头单位:区强村富民集团;责任单位:区人才集团、区委组织部、区委党校、区人力社保局、各镇街)10.深化产教融合。结合南浔特色产业,牵线专家团队有针对性地开展与基层党组织联建、与合作社联动、与运营团队联合等活动,构建“专家团队+村集体+农民”的“三联”共富模式,为区域提供产业规划、产品推广、资源对接、技术指导等服务,推动教学、科技向乡村一线渗透。助力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升村集体和农户生产经营水平、创业创收能力。(牵头单位:区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区强村富民集团、区委党校、区农业农村局、各镇街)11.打响共富品牌。加大宣传力度,发布学院及合作单位在共同富裕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策划主题鲜明的宣传报道,提升学院教培影响力。利用互联网新媒体、传统媒体、专业刊物、会议活动等多种形式,及时总结宣传“浔富之路”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形成良好的支撑环境和社会氛围。持续接轨上海,深化长三角区域联动、东西部协作以及山海协作,多渠道、多元化宣推共富理念,强化经验推广,形成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牵头单位:区强村富民集团;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融媒体中心、各镇街) |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是理论学习的系统性还有待完善,在深入钻研、领会精髓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二是整合党建资源、打造党建品牌还不够充分,特色亮点不够突出。三是引领党员创先争优的氛围还需进一步浓厚,特别是在先进典型的培树上还有一定差距。 | ||
四、下一步打算 | 打造成综合性、创新性的教培基地,学院教培质效显著提高。强化合作交流,进一步做好与小康杂志、浙江大学新农村研究院等单位的对接合作,推进精品课程开发和班源拓展。持续做好全面接轨大上海文章,嫁接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名校资源,建立高精尖师资力量库,拓宽精品课程开发渠道。不断完善教学体系,进一步优化现场教学线路、提升现场教学质量,逐步形成独具南浔特色的现场教学课程、教学案例,全年完成5000人次培训任务。全面打响具有鲜明辨识度的共富学院品牌,更好地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创业。全年完成6000人次培训任务。做好学院“后半篇”文章,加大精品课程推广及优秀案例推介复制力度,打造一批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共富示范点,讲好南浔共富故事。聚焦成果展示及运用,组织举办共富论坛、百家媒体看共富等活动,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 |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09月06日,完成事业单位法人变更。2025年3月18日,完成名称变更、宗旨和服务范围变更、住所变更。 | ||
相关资质认可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