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3登记管理/col/col1229861048/index.html年度报告/col/col1229861052/index.html
  • 当前位置:

    首页
    > 登记管理 > 年度报告

湖州市南浔区信用中心(湖州市南浔区重点项目综合服务中心)

    日期:2025-04-14 来源:事业登记系统 字号:[ 大 中 小 ]
单位名称湖州市南浔区信用中心(湖州市南浔区重点项目综合服务中心)法定代表人沈云海
住所  湖州市南浔区南浔镇向阳路601号行政中心东315室
开办资金(万元)10经费来源财政全额补助
年初数(万元)0期末数(万元)0
宗旨和业务范围宣传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参与拟订全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标准和政策措施。牵头推进全区公共信用信息的归集、披露、使用和服务工作。牵头组织公共信用产品的推广应用,协助组织相关部门开展信用评价监管,推进实现信用联合惩戒。负责为全区项目投资、项目建设提供咨询服务,承担指导、督促、跟踪、推进全区重点项目建设的事务性工作,研究协调重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有关问题。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任务。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2330525MB11196871举办单位湖州市南浔区发展和改革局
开展业务情况
一、基本情况2024年,因机构改革,湖州市南浔区重点项目综合服务中心由单设调整为在湖州市南浔区信用中心挂牌,核定区信用中心(区重点项目综合服务中心)事业编制10名,设主任1名,副主任2名;现有在编在岗事业人员8名,其中主任1名,副主任2名。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一)信用方面:一是强化信用联合奖惩应用。在个人评优评先、企业资金申领等事项中嵌入信用信息核查,共计核查1200余家。大力推进企业信用修复工作,不断降低严重失信主体占比,2024年共计修复98家。二是强化“信用+”场景应用。区交通局“信用+大件运输”场景应用获2024年湖州市“信用+”应用场景最佳实践案例。三是强化信用信息归集。归集政府、国有企业合同履约领域信息604份,通过“信用湖州”微信公众号、“信用南浔”网站发布信用动态、政策法规等信息720余条,对信用优良的企业和个人实施“承诺即办”、“容缺受理”,累计上传信用承诺书40000余份。四是强化信用宣传。制定《2024年南浔区诚信宣传活动周实施方案》,结合3.15消费日、“8·28”法治日、“送法下乡”等节点,组织相关部门参与诚信宣传推广活动,共发放宣传折页3200余份。(二)项目方面:一是开展“项目提速年”行动,建设提速增效。创新“六线并联”打法,围绕手续报批、工程建设、对下征迁、用地指标、资金保障、文物保护等六大主线,对前期项目逐一编制手续办理流程图,加强统筹协调实现多环节并联审批推进,优化流程、压缩时限,做到“四证齐发”供地即开工。厘清工业、基础设施、文旅、农业、房地产、科技人才等6大领域295个项目,通过承载能力提升、项目论证深化、前期项目储备等行动全领域推动项目早开工、快建设、早投运。省“千项万亿”重大项目,新建项目开工率100%。二是落实投资稳增行动,投资提能增劲。围绕省“5+4”稳进提质政策体系,树立“抓项目必抓要素”理念,紧扣“精准符合上级政策”与“地方切实发展需要”相结合的工作理念,谋划实施“重点争”“可以争”“下步争”3张项目清单,争取更多的上级要素支持发展地方经济。2024年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12个,获资金10.1亿元,其中:“两重”项目3个,获资金8亿元;“两新”项目9个,获资金2.1亿元。争取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项目16个,获贷款额度51.3亿元,额度列三县三区第1;争取专项债券项目42个,获发债券额度58.4亿元,项目数、发行债券额度分别列三县三区第1和第2;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3个,获资金2.1亿元。争取省重大产业项目9个,涉及奖励用地指标1375亩,项目数、奖励用地指标分别列全省第2和第3、占全市比21%和34%。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信用方面:各部门之间对信用信息重视度、运用度还不够,已推行的信用产品运用意识薄弱,缺乏信用工作主动性。(二)项目方面: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企业投资信心普遍不足和资金受影响,扩大投资意愿不强,少投缓投情况明显。
四、下一步打算(一)信用方面:一是疏通堵点,全面夯实信息归集基础。全面落实信息双公示工作,依托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及浙江省政务服务网,及时将南浔区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息进行公示。实现行政处罚、行政许可“双公示”信息“三率”达100%。二是深耕监管,不断探索新型机制路径。推进各行业主管部门继续做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工作,扩大行业监管覆盖面,将省公共信用评价结果纳入行业监管范畴,不断完善信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三是强化赋能,全面谋划“信用+”应用服务。继续拓展信用惠民便企应用场景。(二)项目方面:一是谋准政策一批政府投资项目。抓住中央政策密集出台的机遇,对准超长期国债“两重”“两新”和专项债支持领域、中央预算内资金赛道,全方面谋划一批政策强、可实施、效益好的基础设施项目。二是加强争取一批上级资源要素。建立滚动更新储备库,聚焦国家和省各项支持政策,牵头协调部门、镇街,滚动更新“重点争”“可以争”“下步争”储备项目清单。三是协同推进一批项目开竣工。深入实施六线并联方法,“重点会办”解决开工前各节点完成难点,力争做到各个项目四证齐发、“拿地即入库”,加快开工入库一批。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2024年6月19日,因机构改革,变更了名称、宗旨和业务范围、举办单位三大项内容。
相关资质认可无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无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无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