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页
湖州市南浔区人才发展服务中心
单位名称 | 湖州市南浔区人才发展服务中心 | 法定代表人 | 郭泓 |
住所 | 湖州市南浔区南浔镇向阳路601号行政综合大楼1213办公室 | ||
开办资金(万元) | 5 | 经费来源 | 财政全额补助 |
年初数(万元) | 1.1 | 期末数(万元) | 1.1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宣传党和国家的人才工作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参与拟订全区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各类人才专项规划及有关政策;承担区级优秀人才的评选、奖励、管理等组织实施的相关具体工作;承担国家级、省级引才计划、市“南太湖精英计划”等重大人才项目推荐申报的组织实施相关具体工作;协助做好人才资源统计、人才信息库建设等基础性工作,提供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等服务;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任务。 |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12330525MB0X72821H | 举办单位 | 中共湖州市南浔区委组织部 |
开展业务情况 | |||
一、基本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中共湖州市南浔区委组织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 | ||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 | 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一是构建一体化人才工作体系。进一步加大人才工作统筹调度力度,构建一体化工作体系。一是力量一体贯通。以打造党委统一领导,区级部门、国企、镇街全面参与的多跨协同工作格局为核心,系统整合经信、科技、人社、人才产业集团等部门职能,配置专门人员力量,挂牌组建区科技人才发展中心,全面负责全区教育人才科技工作系统推进。二是规划一体贯通。根据全区产业总体规划,围绕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半导体新材料等未来新兴产业,聚焦人才集聚、科技创新、人才服务等重点,牵头制定“三链融合”方案,推动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人才引进深度融合。三是督考一体贯通。规范区科技人才发展中心规范运转体系,建立“每月通报、季度例会、年底考评”制度,健全问题发现、整改、巩固长效机制,年初明确重大举措、重要任务、重点指标,统一纳入年度综合考评体系,形成高标推进高效落实工作格局。二是迭代一系列人才政策机制。实行人才项目工作“引、统、管”一体推进。一是出台引领文件。制定《2024年南浔区科技人才“双百双万”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在机制贯通、项目落地、服务集成等方面制定21条具体推进举措。区主要领导每月召开会议听取工作情况,分赛道最末尾镇街进行工作表态。二是优化推进机制。实施“1+2+3”工作推进机制,即“一个中心“(区科技人才项目引育服务中心),“两大组团”(自主招引组团、人才集团合作组团)和”三大攻坚组”(项目招引组、项目推进组、基金投资组),分赛道条块结合抓项目。三是迭代政策的机制。修订南浔区“浔英计划”实施办法,取消原有评审认定模式,通过风投认定、大赛认定、镇街举荐等3种方式开展直接,有效节约项目方精力和时间成本,压缩项目落地周期,更好满足人才创业初期的基础要求,加快推动人才项目落地。三是创新差异化项目招引模式。创新方式方法,以市场手段推动项目招引。一是深化“基金+”招引模式。充分发挥人才集团全金融牌照优势,创新“投补结合、先投后补”模式,着力招引总部搬迁和唯一生产基地项目。目前已组建南浔、上海、苏州3支专业团队20余人,今年新招引项目来浔投资金额达6400万元。二是深化“飞地+”招引模式。以上海松江、虹桥、青浦3大人才科创飞地为基础,与上海大学等院校开展全面合作,“一月一赛道”高质量举办人才项目路演暨资本对接会,有效提升科创飞地承载能力。截至目前,飞地累计招引入驻项目131个,其中人才科创项目88个,来浔产业化14家。三是深化“活动+”招引模式。高质量举办第七届全球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持续打响南浔“创赛”金字招牌。高标准筹办2024年南浔“人才活动周”开幕式,发布领军人才、青年人才、技术工人“三张招贤榜”,推动25个科创、青创、乡创项目集中签约。四是建成特色化成果转化平台。以专业服务、专项政策推进创业人才项目落地转化。一是强化体系推进。围绕全市八大新兴产业链,按照“一园区一产业”模式,系统布局2大核心平台、3大专业园区平台和N个创业园区。截至目前,全区共有人才创业园区13个,100万方,其中今年新入驻项目69个,去化面积达到18.49万㎡,同比增长264.2%。二是专注差异打法。充分发挥两大省级化工园区和万亩中央厨房产业园资源禀赋,打造泛半导体新材料、新能源材料、未来食品三大专业平台。已落地新盈光刻胶、微芯光刻胶等进口替代人才项目5个,总投资达到15亿元。与江南大学共同建设未来食品创新中心,已有5个食品类人才项目拟在千金开展中试。三是优化创业服务。优化人才项目入驻管理办法,人才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多线推进全市第一个工业污水处理厂、专业消防救援站等配套设施建设,集中解决涉化涉危企业落地痛点。在古镇改建面积300多方的泛半导体新材料人才会客厅,目前已开展半导体人才交流会3场。五是落实专员化人才到岗服务。聚焦国省级人才到岗“最后一公里”,安排专人跟进服务。一是专员负责。根据年初到岗任务分配,按照乡镇属地、部门归属,排定三级责任人员,全程跟踪到岗进程,及时协调解决到岗遇到的问题困难。二是定期例会。每月召开重点工作推进例会,逐一分析每名未到岗人才状态,制定四色表格,研判下一步应对措施。三是紧盯动态。每周更新到岗四色表格,精准掌握每位人才到岗进度和时限,督促到岗责任人每月至少2次与人才、企业、中介三方进行线上交流,及时了解人才到岗动态,推动早日到岗。 |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不足。在人才发展方面,体制机制的创新力度尚显不够,现有人才政策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不足,难以充分满足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和人才发展趋势。同时,人才评价、激励和流动机制也存在一定的僵化现象,限制了人才的活力和创造力,影响了人才资源有效配置。二是高能级产业平台数量及高端人才吸引力欠缺。当前,南浔的高能级产业平台和数量还不足以支撑地方人才发展需求。这些平台在规模、实力、影响力等方面还有待提升,难以形成对高端人才的强大吸引力。此外,由于平台能级不足,导致人才生态环境的欠缺,如创新氛围不浓、科研设施不完善、生活配套不齐全等问题,进一步加剧了高端人才流失的风险。三是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紧缺问题突出。尽管南浔区在人才引育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的紧缺问题依然突出。近年来引进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尚不能满足南浔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人才结构和梯度也不够完善,影响南浔长期发展竞争力。 | ||
四、下一步打算 | 一是推进人才体制改革。一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制定区委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委员会议事规则,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谋划制定全年工作要点。健全工作机制,推动形成定期研判、定期整改、定期落实工作机制。二是优化调整人才政策供给。以市5.0新政为基础,制定细化实施细则,根据项目和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按年度、分批次逐步落实。制定人才政策舆情风险防范应急预案,协同相关部门做好人才和企业的沟通工作,确保不发生重大舆论事件。三是推动人才集团做大做强。指导集团健全完善内部管理考核体系,引导形成分工清晰、互相配合的工作推进机制。鼓励通过委托、混改、并购等模式,与优质三方公司开展紧密合作,加强工作力量、提高园区运营质效、拓展高端人力资源服务。积极发挥金融工具作用,推动集团更加灵活地开展人才担保、融资租赁等工作。四是统筹推进创业项目招引。明确招引人才引领的产业项目和初创项目两条赛道,制定项目引推流程图,明确部门、集团、镇街在项目招引、项目推进、项目服务各自职责节点,确保工作衔接有序顺畅。二是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加强青年人才引育。二是推动各领域人才队伍发展。三是强化人才工作能力提升。三是推动人才平台提能。一是推进已有园区赋能提升。二是推动本土企业创新提能。四是推动人才生态优化。完善人才全链式服务体系,用好区企业综合服务中心人才服务专区,设置人才“首席服务专员”,集成人才创业、科技创新、政策咨询等服务内容,实现跨部门业务集成、协同办理。迭代高层次人才教育券实施办法,适当扩大范围。优化人才体检“共享套餐”,为企业全职引育的E类及以上人才提供一年一次免费医疗健康体检名额。 |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04月01日,完成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换领。 | ||
相关资质认可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