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索 引 号: | 113305250025653474/2024-0031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湖州市南浔区财政局 | 发文日期: | 2024-02-07 |
文 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
内容概括: | 2022年度南浔区国有资产管理综合报告 |
索 引 号: | 113305250025653474/2024-0031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湖州市南浔区财政局 |
发文日期: | 2024-02-07 |
文 号: |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内容概括: | 2022年度南浔区国有资产管理综合报告 |
2022年度南浔区国有资产管理综合报告
2022年度南浔区国有资产管理综合报告
根据《关于建立省人民政府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意见》《中共湖州市委关于建立市人民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意见》《中共湖州市南浔区委关于建立区人民政府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意见》等文件要求,现将我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企业国有资产总体情况
(一)国有资产运营情况
全区国有企业资产总额2711.27亿元,形成国有资本及权益1238.56亿元;实现营业收入为153.76亿元,净利润14.05亿元。
(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情况
1.紧盯重点领域,确保国企运行合规平稳
1.1扎实开展国企专项调研。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的重要论述精神,在区纪委监委牵头下,配合区委巡察办于年初启动国有企业专项调研工作,主要围绕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内部人事管理、企业制度管控和资产运营管理等方面进行调研,比较全面地摸清了国资国企情况,于4月29日在区委书记专题会议上进行汇报。
1.2研究制定2022年国企改革十大重点攻坚任务。为深入贯彻落实区委第101次书记专题会议及全区国企改革发展座谈会精神,持续做好国企调研后半篇文章,联合区纪委监委、区委组织部等部门研究制定了《南浔区区管国企2022年改革发展重点攻坚任务清单》,明确了十大专项行动:党建统领、重组提升、人才选任、助力共富、市场转型、数字赋能、清廉国企、风险防范、完善考核和落实整改,目前大部分已完成。
1.3切实加强国有企业党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企改革发展有关重要论述精神,全面加强党对国企的领导,系统谋划区管国企党建工作,研究出台贯彻时代要求、符合国企特质、彰显南浔特色的国企党建制度。联合区委组织部共同研究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强根固魂”高质量提升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对国企在党的政治建设、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廉政建设、责任体系等方面明确了19条意见。对各集团公司在年初明确各领办和创新项目,不断塑造和打响“一企一品牌”工作。
1.4加强国企人才队伍建设。围绕国企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机制,联合区委组织部共同研究制定了《区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办法(试行)》、《关于推进区属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意见(试行)》、《关于加强区属国有企业中层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强区属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指导意见》4个制度,严格规范国有企业人员录用、任用、薪酬等方面的全过程管理。
1.5积极落实疫情期间国有房屋租金减免。根据省、市相关文件精神,制定下发了区级疫情期间助企纾困房租减免的文件。指导城投集团主动作为,将頔塘南岸片区返租户租金进行减免。区人才产业集团通过飞地数字化服务管理平台线上发布减免公告,并线下设置引导专员,主动靠前服务,辅导企业全过程进行减免申报。同时,将相关农贸市场纳入减免范畴,把纾困工作落实到最基层。全区共计减免租户2653户,减免金额达4719万元,切实帮助全区市场主体减轻经营困难,顺利渡过难关、恢复发展。
2.推进改革创新,助力国企发展提质增效
2.1推动国企重组提升。区财政局(国资办)变革重塑,组建国资国企重组专班,会同城投、旅投、券商、律所、会所等多方经过20多轮反复磋商权衡利弊,形成城投和旅投重组方案。将旅投集团及其子公司整体从国资公司划出,改组旅投集团、设立文旅集团,同时整合城投集团及国资公司、设立城市集团。6月底完成工商变更,9月份城市集团、文旅集团先后获得AA+主体信用评级,不但恢复了城投集团的融资功能,还提升了城投集团和旅投集团的融资能力。
2.2助力强村富民集团成立。为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聚焦“5912”工作体系,推动“南部开发”,将原来属于其他集团公司的与“三农”有关的子公司股权、人员等整体无偿划转至强村富民集团名下,同时面向城投、旅投、交投选调24名经验丰富人员进入强村富民集团,助力集团公司快速成立。2022年6月,集团正式挂牌,为全区开展共同富裕提供有力支撑。
2.3加快市场化转型升级。区人才集团先后成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深创投(新疆)有限合伙企业、上海杉创智至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4支基金,基金规模达26.77亿元,投向新能源汽车、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助力国企“走出去”。区新开集团积极探索新能源发展之路,构建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与多能互补格局,将国企发展与双碳目标捆绑在一起,与共同富裕结合在一起。
2.4持续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区强村富民集团与杭州钰芝融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浙江聚谷惠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推进政银企互动模式,促进“农业供应链金融创新服务平台”顺畅运营;与上海大乡伴文化旅游公司合资成立南浔乡农创意文化有限公司,发挥线上线下资源整合优势,做好对外品牌跨界合作,提高相关农产品的附加值;区人才产业集团联合浙江大东吴集团合作成立湖州浔诚招商管理有限公司,促进双方在招商引才、园区管理、运营服务等领域的优势互补。
3.构建系统平台,助力监管效能优化提升
3.1强化数字赋能,建立国资国企监督治理新模式。区纪委监委牵头迭代升级国有投资工程项目全过程智慧监管系统2.0版,完成合同节点管理、行业部门监管、任务流协办、个性化驾驶舱等功能开发,有关做法得到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蔡旭昶批示肯定。建设开发了南浔国资办资产监管平台,实现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截至目前已展示资产类型8项,其中收录房产6659宗,土地74宗,道路25条,资金账户91个等。积极运用湖州市国资委国资监管信息系统,截至目前已录入企业基本信息204条,人员信息1176条。
3.2助推数字化改革,推动民生福祉新跃升。区交投集团着眼于提高农村家宴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和家宴市场的规范化发展,开发建设了“农村家宴服务在线”应用,实现办宴主体智管、家宴事项智办、食品安全智治,构建农村办宴全链条服务体系。该应用于2022年7月上线“浙政钉”“浙里办”,目前全区135个农村宴会中心已全部纳入管理,已有145家乡厨团队(169名乡厨)、48家食材供应商入驻;累计完成办宴订单159笔,承办家宴总桌数9187桌,涉及办宴金额208万元。该应用的相关经验做法于2022年10月入选省数字社会系统的第九批案例集。
3.3加强网络竞价平台建设,实现资产价值最大化。落实“最多跑一次”改革,让竞买人“一次都不用跑”,实现“处置审批网络化、竞拍交易透明化、资产价值最大化”的资产管理新模式。继续与阿里拍卖平台合作,2022年总上拍标的数145件,共成交标的105件,成交率72.41%,平均溢价率12.2%,单品最高溢价2500%,总成交款2117.73万元,总溢价218.1万元。
4.压实风险防控,推动国企发展合法合规
4.1加强国有企业投融资管理。为进一步规范国企投融资行为,控制债务过快增长,提高投融资效益,保障国企持续健康发展,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南浔区国有企业投融资管理的若干意见(试行)》,建立3项实效性举措:一是建立全口径投融资预算制度;二是建立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分级审批制度;三是建立国有企业年度新增融资“一限一审四挂钩”制度。用制度管住融资(债务)、管好项目、做好强化统筹,着力防范化解债务风险。
4.2积极打造清廉国企。在区纪委监委的指导下,根据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手册》《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组织领导和责任分工》等相关制度。全面做好旅投巡察整改工作,根据区委巡察反馈的47个问题,目前已全部整改到位,整改率为100%,修改完善12项制度,新制定10项制度;联合区住建局开展建筑领域中介机构专项整治,对天健、鼎盛造价咨询公司进行不良公示,对一家起重机械租赁公司和工程检测公司暂停业务承接。
4.3加强内控制度建设。联合区审计局研究制定《南浔区区管国企2022年度内部审计工作考核办法》和《南浔区内部审计工作实施办法》,切实加强区属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同时,由区纪委监委牵头,联合区审计局开展区属国企重要岗位离职人员专项检查;根据省“七张问题清单”重大审计问题清单示范案例,联合区审计局对区管国企主要业务内控管理环节开展了监督检查,将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并要求国企进一步完善各类工程管理制度,规范项目建设流程,优化内部控制体系,加强企业内控管理。
(三)下一步工作举措
1.强化党建引领,坚持风险防范。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企改革发展有关重要论述精神,全面加强党对国企的领导,系统谋划区管国企党建工作。认真抓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国资办及监管企业的贯彻落实,结合企业实际,开展好各项工作。切实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贯穿到国企改革和发展的全过程。持续做好党建品牌创建工作,对各集团公司在年初明确各领办和创新项目,不断塑造和打响“一企一品牌”工作。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经营风险、形象风险,加强清廉企业建设,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2.锚定十大任务,加快国企运营。锚定《区管国企2022年改革发展重点攻坚任务》,研究制定区属国企新的考核办法,重点突出企业资产规模、净资产、资产负债率、税收、党建内审工作等与业绩挂钩。助力强村富民集团加快运营,研究将石淙等3个镇划转给强村富民集团,不断做强做大。探索集团与乡镇片区开发的可行性,暂拟旧馆街道片区开发作为试点。
3.深化国企改革,增强国企活力。继续探索集团层面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集团引入非国有资本或采取参股等方式进入非国有企业。以“一企一策”模式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功能类企业保持国有资本绝对控股,竞争类企业基本实现混改,符合条件的充分竞争领域企业探索实施优先股、特殊管理股,强化国有资本收益功能。优化混合所有制企业股权结构,重视经营团队和技术骨干的作用,加快建立市场化经营机制,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
4.落实人才政策,夯实中坚力量。深化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改革,落实以劳动合同管理为关键,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市场化员工制度。以公开、公平、竞争、择优为原则,落实员工公开招聘、管理人员竞聘上岗、市场化导向考评机制等制度。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加大市场化选聘力度,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探索多元化高端人才引进方式,通过引入“青年博士”“项目顾问”“专业委员会委员”等形式,深化与研究机构、高校院所等专业机构合作,健全外派财务总监、专职外部董事、专职监事队伍建设。
三、行政事业性单位国有资产总体情况
(一)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基本情况
2022年度全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总额222.24亿元(其中公共基础设施价值160.87亿元),负债总额19.73亿元,净资产202.51亿元。
(二)资产配置、使用、处置情况分析
1.资产配置情况
按照“科学合理、从严控制”的原则配置资产。以科学、合理地支撑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为目标,将单位配置计划作为政府采购的依据,制定资产配置标准,编制资产配置预算,优化资源配置。2022年全年,我区行政事业单位共配置资产5.67亿元,其中固定资产配置5.38亿元,占比94.86%;无形资产配置0.16亿元,占比2.82%;在建工程配置0.13亿元,占比2.32%。
2.资产使用情况
按照“应登尽登、高效运转”的原则使用资产。督促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资产使用管理,规范国有资产的登记、领用、维护保管等行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主要用于保障单位正常运转和高效履职,资产使用以自用为主,存在少量出租出借情况。2022年,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共出租资产7笔(主要是房产出租),资产总额994.55万元。
3.资产处置情况
按照“效益优先,严防流失”的原则处置资产。严格执行国有资产处置制度,认真履行资产审批手续,规范资产处置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2022年共批(函)复报废文件90份,共核销账目2481.79万元。
(三)本年度资产管理情况
1.强化日常监管,扎实做好年报工作。贯彻落实政府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进一步夯实管理基础,推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高质量发展,根据省、市关于编报 2022年度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报告等相关通知,拟定下发了《南浔区财政局关于编报 2022 年度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报告的通知》(浔财国资〔2022〕1 号),借助“资产云”管理平台,完成了2022年的资产年报和资产分析报告。
2.强化资产监管,从严审批资产处置。进一步规范国有资产管理,加强资产无偿调出、报废等资产处置行为的管理,实行严格的资产处置审批制度。本着节约、高效的原则,对各单位申报的资产处置申请进行逐一审核,包括使用年限、核销金额等,并按照规定程序和权限审批资产处置事项。
3.强化动态监管,实时审查资产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将各单位的资产从新增、使用及处置全部纳入全省的“资产云2.0”,全面掌握国有资产。今年以来,对部分撤并、重组的单位资产,进行了系统内部的划转和调整等相关工作。为了将资产云上的数据推送到预算一体化系统,将匹配预算单位代码和预算单位名称,进行逐一核对并确认单位信息;为了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将财务资产报告和2021年度的资产年报做对比;为了理顺组织树,对资产云上的各单位进行了重新梳理。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1.优化管理盘活存量资产。一是开展全区资产清查工作。通过清查全面摸清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资产底数,重点对房屋、土地、车辆、办公设备家具、大型仪器等资产使用状况进行摸底,理清低效、闲置资产并准确标注资产使用状态,形成待盘活资产清单。二是充分利用各种盘活方式。将清查出来的低效、闲置资产通过市场处置、政府收储、划转注资、集中出租和共享共用等多种方式有序组织盘活工作,建立健全资产盘活工作台账,并加强监督检查,确保资产盘活合法合规、收入管理规范有序。
2.督促转变资产管理思维。增强资产管理人员的法治意识和管理国有资产的专业能力和工作水平,定期对单位全体员工进行宣传教育,让人人都树立爱护国有资产的责任意识,将国有资产当成自己的财产去使用和管理,通过学习能够掌握资产正确的使用和维护方法。对财务人员要强化政策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培训,使其具备规范、完善账务处理,做好资产管理基础工作的业务能力。
3.完善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健全本单位资产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落实资产管理责任,建立完善资产的验收、领用、使用、保管和维护等内部管理流程,对实物资产定期进行清查盘点,做到账账、账卡、账实相符。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考核评价机制,将国有资产管理的绩效考核纳入对行政事业单位年终考核体系中,以此强化单位领导层及全体人员对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减少国有资产的浪费与损失,降低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行成本。
4.建立健全资产调配机制。由财政、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等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通用资产建立统筹调剂使用机制,明确资产配备标准,对超标准购置的资产,在各行政事业单位间调剂使用。对达到报废年限但尚可使用的资产也要纳入统一调配范围,减少资产配置不合理,减少财政资金的浪费,提高资产利用率。
四、自然资源资产总体情况
(一)国有自然资源基本情况
1.土地资源情况
2022年全区批准建设用地1.294万亩,征收集体土地0.6974万亩,建设用地供应土地6476亩。
2.水资源情况
2022年全区水资源总量4.0856亿立方米,年总供水量2.3988亿立方米,总用水量2.3988亿立方米,年总耗水量1.2955亿立方米。
3.森林资源情况
2022年全区林地面积2973.21公顷,森林面积6924.5公顷,乔木林面积1646.02公顷,竹林97.63公顷,全区森林覆盖率9.86%.
(二)加强和改进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1.规划引领城市能级提升
一是规划空间应保尽保。从严从细从实开展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划定,耕地保护目标由42.17万亩下降至21.47万亩,永农保护任务由38.25万亩下降至19.77万亩,划定城镇开发边界102.86平方公里,净新增边界6.31平方公里,统筹保障省级以上项目、全域整治安置点等128个项目空间,减少占用稳耕2.19万亩。二是规划调整稳步实施。开展菱湖镇化工园区控规编制和中心城区塘南、硬长桥等单元控规局调,保障重点建设项目需求。稳步开展村庄规划编制,评审公示村庄规划25个,为乡村振兴事业规划可落地蓝图。三是城市设计持续做优。深入推进九里桥港、甲午塘两条示范水街设计,分片区打造田园牧歌区、水岸休闲区、禅韵文化区,编制方案通过区、市规委会审议。开展《南浔中心城区“一校一策”交通研究》,着力优化交通压力较大的校园周边交通组织和设施,缓解南浔中心城区已建中小学“接送难”问题,共完成2个点位学校施工。四是突出规划刚性约束。组织专家评审会22次,审查建筑、景观等方案51项。召开市区规委会10次,审查各项城市设计、规划建设设计方案等56项,办理各类规划许可、核实等236件。坚决执行“阳光规划”,对外公示各类建设工程行政许可149项。履行规划监管责任,移交巡查发现违章建设的线索和回复征询涉嫌违法建设20起。
2.生态保护修复扎实推进
一是全方位加强耕地保护。构建“人防”+“技防”新格局,制定出台《关于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实施意见》,召开年度区级田长会议,设置各级田长、巡查员481人,全年累计巡查10317次,发现疑似问题234例,认定和处置整改9例,形成对耕地违法行为“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置”全闭环管理。二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建设4个“万亩方”工程和4个“千亩方”工程,形成连片耕地3.61万亩。因实施“百千万”工程行动有力、成效显著,荣获2021年度省政府督查激励。二是火力全开推进耕地垦造。积极应对土地指标要素趋紧新形势,开展“加快造”专项行动,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全年产生补充耕地指标5008亩(含2021年结转),占全市46%,位列全市第一,新立项土地开发通过区级验收4219亩,建设用地复垦2151亩,保障了我区安置点、重大产业等项目的补充耕地指标需求;在全市范围内率先高质量完成39个承诺补拍项目外业举证,获得省厅和市局一致表扬;归还指标4601亩,历年农整项目周转指标欠账“全面清零”,复垦报备系统权限随即恢复。三是多措并举保护森林资源。科学开展国土绿化美化,举办“我为亚运种棵树”2022年浙江省珍贵树赠苗植树活动,落地上图980亩,完成率196%,建设美丽生态廊道11566亩,完成率771%,成功创建省级“一村万树”示范村9个。全区森林覆盖率较2021年由9.80%提升至9.86%,森林蓄积量100720立方米,增加5.37%。积极推行林长制,召开第一次区级总林长会议,提请区委区政府签发第1号总林长令,印发配套制度5项。加强补充林地库建设,实施占补平衡管理,补充林地44.81公顷,审核涉林项目49个42公顷,保障S213等5个省重点建设项目落地。积极开展古树名木和野生动物保护,共救护56头(只),新增古树1棵。
3.执法监督检查从严从紧
一是强势推进违法用地管控。大力开展“加快整”专项行动,2021年卫片共认定违法图斑60个205亩,整改44个162亩,违法耕占比0.13%;2022年卫片共认定违法图斑7个76亩,整改2个62亩,整改率82%,违法耕占比0.1%;2021年例行督察问题共112个2450亩,完成整改98个2178亩,整改率89%。二是严格管控新增和存量违建。着力做好拆改结合、拆用结合文章,坚持人防和技防相结合,全方位加强新增违建管控力度,共拆违51万平方米,完成率222%;改造旧厂区、旧住宅区84万平方米,完成率240%,被评为全省“2021年度十佳新增违建管控示范典型”。开展专项联合督查100次,全面排查和督促整改高速公路、城市道路等道路两侧违法建筑,优化美化路域环境,助力亚运会顺利召开。三是高效推进调查确权登记。按时高质量完成2021年度变更调查并通过国家验收。贯彻落实日常变更调查协同机制,自提更新数据库新增耕地、设施农用地等图斑822个6830亩。启动实施2022年度变更调查,在国家未下发监测图斑的情况下,积极开展图斑自提和内外业调查举证,外业举证进度达80%以上。有序开展集体土地所有权更新汇交,完成全区221个行政村集体权属初始调查和存量数据库导入。区级河道“含山塘”自然资源确权项目通过区级验收。
4.资源要素保障精准有力
一是要素指标“顶格保障”。全区保障用地指标、规划指标总量双双位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共向上争取用地指标12489亩(其中农民建房专项指标5615亩、百大单选项目3709亩、奖励指标3165亩),创建区以来最好成绩;获得地方规划指标8570亩。申报并获批批次农转项目46个,总面积8096亩,涉及新增建设用地7779亩,首次实现各主体拟报批项目(资料规范)指标配置“全清零”,全面保障了房地产、产业、专项债、基础设施、民生等各类各业用地。二是土地供应“平稳有序”。全区国有土地供应总量为6482亩,实现土地出让金44.8亿元。其中,供应住宅等经营性用地39宗1264亩,供应工业用地31宗1684亩,供应其它国有建设用地3262亩,全面完成年初排定供应计划,为稳定全区经济大盘提供坚实的要素支撑,为全区财政收入提供有力的支持。三是节约集约“卓有成效”。完成正常消化周期批而未供8965亩,其中2009-2018年批次消化批而未供737亩,为任务数655亩的113%,全面通过省厅“增存挂钩”任务完成情况核查,预计可获得增存挂钩奖励指标约628亩。完成盘活存量建设用地4777亩,为任务数2600亩的184%,预计可产生3:1指标约276亩。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536亩,为任务数500亩的107%。顺利完成3宗闲置土地的处置工作,实现了闲置土地的年度清零,处置率位居全市第一。
(三)进一步加强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对策措施
1.以提升要素保障为目标,在节约集约用地上实现更大作为
一是积极向上争取各类指标。切实用好新一轮要素保障政策,积极争取更多项目纳入省级、国家级用地保障范围,力争规划额度4000亩、用地指标3000亩(含农民建房)以上;同时,密切关注省厅政策动向,自然资源部今年将改进用地计划配置方式,统筹调配“十四五”时期用地计划,适当增加2023年用地计划数量,省厅政策也将跟随部政策调整计划配置方式,各镇街要提前谋划好项目,做足前期准备,积极争取在全省获取更大用地计划份额。统筹挖掘自身潜力,重点保障“大好高”项目和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民生工程,保障新增建设用地4000亩以上。牢牢抓住农民建房用地计划实行单列的政策窗口期,力争农民建房专项指标1500亩以上。二是持续攻坚存量土地盘活利用。结合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大力推进低效工业用地整治,进一步推动工业空间布局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坚持并完善“七个加快”的工作机制,持续深入推进批而未供消化处置工作。三是规范全域整治安置点用地。严格全域整治安置点用地规划管理,依据村庄规划,科学选址、合理确定安置点用地规模和范围,制定安置地的总体规划方案,落实用地计划管理,防止擅自超计划和超范围用地,同时严格落实先拆后建,先批再建,加快全域整治安置点的农转供地一体化报批,切实规范全域整治安置点用地管理。四是强化建设项目批后监管。科学设定建设工期,保障项目的合理需求,巩固和强化纪委监委介入开竣工延期审查机制,特别是对于属地政府原因导致延期的,采取更有效手段审查真实性合理性,明确违约责任,逐渐杜绝随意延期的现象。健全建设用地开发利用全程监管制度,运用省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开展节点管理、巡查、预警、告知等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提醒,确保项目按照“标准地”改革相关要求建设并投产,从根源上减少建设违约、闲置土地的情形。
2.以提升城市能级为目标,在自然资源管理上实现更大作为
一是有序推进各类规划编制。结合跨乡镇土地综合整治和“三区三线”划定成果,深化细化规划方案,统筹开展乡镇级总体规划、村庄规划和城镇开发边界内控规编制,力争2024年实现乡村数字空间治理全覆盖。精准定位上海大都市圈,围绕生态、创新、人文、交通的方面开展南浔与吴江协作示范区协同规划编制,打造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世界级魅力湖区。二是加强城市设计规划引领。加强“中心极化”格局辐射,充分衔接国土空间规划,增强景观风貌协调及多样性研究,助推我区城市核心竞争力加速跃升。高质量开展南浔中心城区片区和高铁片区城市设计编制。持续关注建设过程,确保绿地超高层双子塔、大象酒店、太阳酒店等地标性建筑项目和重大项目的建成效果。三是提高项目规划审批质效。从制度完善与环节优化上下文章,进一步规范规委会上报流程,完善规划审查程序,维护规划刚性,保障项目进度。不断加强基层自然资源所规划管理力量,把好规划设计方案审查的第一道关。建立健全重大项目用地保障服务机制,深化“一对一”指导服务,定期梳理建设项目中的难点、痛点问题,加强沟通指导,借势借力控好方案质量源头。
3.以提升生态保护为目标,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实现更大作为
一是全面实施省厅耕地保护“1653”工程。签订区镇两级党委、政府耕地保护责任书并严格考核,压实党政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田长办工作制度、考核评价制度等各项配套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耕地保护“田长制”,实现耕地人防全面覆盖。二是高质量推进土地综合整治。高水平完成2022年度全域整治绩效评价,力争将旧馆街道项目纳入全省精品工程。高效率推进2023年到期项目,确保所有项目一次性通过市级验收,打一个漂亮的阶段性“收官战”。全力以赴实施“3镇1街”跨乡镇土地整治试点,稳妥启动双林镇“6+3”首开区,抓紧出台新的搬迁安置政策,统筹推进农村、城镇和工业平台三大有机更新,尽可能将搬迁农户安置到城镇有机更新产生的地块上,实现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土地指标流量盘活,城镇和工业平台迭代升级,确保建成全省样板工程、精品工程,争取获得用地指标或资金奖励。三是高标准开展“百千万”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着重提升已实施的4个“万亩方”和4个“千亩方”,集中打造一批具有代表意义的示范片区,2023年度各镇街至少建成1个“千亩方”,形成我区“百千万”工程遍地开花的态势,完成新增耕地2000亩、建设用地复垦2000亩。加强舆论宣传引导,筑牢耕地保护意识形态主阵地,展现永农集中连片整治新成效,力求在全省范围内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四是坚定不移加强森林湿地资源保护。修改完善“千万亩”工程规划,建设美丽生态廊道,科学实施国土绿化美化,保持森林覆盖率、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平稳增长。全面深化林长制,建立补充林地库,落实林地占补平衡,保障涉林项目报批。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落实国家安全观,加强森林防火、植物检疫、美国白蛾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控和地面沉降防治,高质量建设地下水监测井,着力维护生态安全。
4.以提升数字赋能为目标,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实现更大作为
扎实推进省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2.0建设,积极打造南浔“5+1”应用场景特色模式,坚持打好平台贯通应用攻坚战。一是持续深化多测合一改革。继续推进地下设施普查,建立地下市政基础设施信息管理的长效机制,制定《南浔区地下市政基础设施项目标准》,实现地下市政基础设施的动态管理和数据共享。进一步完善我区建设工程联测联验机制,加强项目测绘事中事后质量监督,全面提升成果质量,开展三维实景建设,力争明年“浙地智测”子场景试点应用。二是实施“四证齐发”常态化机制。制定《南浔区一般工业企业投资项目“四证齐发”实施方案》,进一步优化审批程序,提升审批服务,全面推行“四证齐发、拿地即开工”常态化,实现“办事零跑腿”,建立“四证齐发”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做法,助推项目加快落地建设、早日投产。三是加快“不动产智治”应用贯通。加快协同各部门业务融合,加大数据归集力度,衔接不动产智治专题数据库,扩大不动产智治应用业务覆盖范围,重点对商品房全链智治涉及的多类型业务开展推广应用,探索与全链智治关联的新业务打造,如“带押过户”等。
5.以提升执法监察为目标,在夯实资源底数上实现更大作为
一是持续强化自然资源执法监督。持续开展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整治,坚决严控新增。化被动为主动,规范用地管理秩序,健全违法占用耕地快速反应和处置机制,活化运用“田长制”+“耕地智保”,实现高位铁塔探头监管系统和自然资源执法充分联动,逐步扭转我区违法用地持续高位的被动局面。加强与属地协同联动,做实做细违法用地管控、征地拆迁等事关群众权益基础工作,切实从源头减少初信初访;探索建立部门联动协作机制,实现信访、司法、法院、公安等部门信息共享、力量共用、事项共商,会同公安、法院等司法部门依法依规严厉打击无理信访、诽谤举报等非法行为,确保不因土地征收、不动产登记等引发信访举报、信息公开、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影响项目报批进度。加强重点领域诉源治理,力争领域内行政争议案件败复败诉率稳步下降直至归零。二是深化推进“三改一拆”。巩固“三改一拆”新增违建管控示范典型成果,发挥全省违法建筑防控治理运用场景的数字化管控作用,扎实做好媒体曝光和信访举报等问题线索核实处置,精准严密推进治违控违,努力争创“十佳拆改示范典型”“治违控违示范乡镇街道”等荣誉。三是持续做好变更调查。在结合2022年度日常变更的基础上,2023年实施“4+1”模式的日常变更机制和城市国土空间监测调查,重点统筹对新增耕地以及耕地流出到其他地类等,真正做到调查监测数据和日常管理数据“一动兼动”,保障调查数据现势性。启动南浔区“息塘”区级河道的自然资源调查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