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索 引 号: | 113305250025653474/2024-00041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湖州市南浔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 发文日期: | 2024-01-05 |
文 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
内容概括: | 2023年工作总结南浔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2023年12月2023年,南浔区文广旅体局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市文旅局的指导下,紧扣区委区政府“5912”工作体系,以打响“长三角亲子乐园”品牌为总目标,以推进“新时代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为总抓手,助力高水平建设“人文新湖州”,全区文化、旅游、广电事业得到全面发展。一、在争先创优上实现新突破。聚焦主责主业,积极主动作为,文旅答卷更加喜人。 |
索 引 号: | 113305250025653474/2024-00041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湖州市南浔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
发文日期: | 2024-01-05 |
文 号: |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内容概括: | 2023年工作总结南浔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2023年12月2023年,南浔区文广旅体局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市文旅局的指导下,紧扣区委区政府“5912”工作体系,以打响“长三角亲子乐园”品牌为总目标,以推进“新时代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为总抓手,助力高水平建设“人文新湖州”,全区文化、旅游、广电事业得到全面发展。一、在争先创优上实现新突破。聚焦主责主业,积极主动作为,文旅答卷更加喜人。 |
南浔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2023年工作总结
2023年工作总结
南浔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3年12月
2023年,南浔区文广旅体局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市文旅局的指导下,紧扣区委区政府“5912”工作体系,以打响“长三角亲子乐园”品牌为总目标,以推进“新时代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为总抓手,助力高水平建设“人文新湖州”,全区文化、旅游、广电事业得到全面发展。
一、在争先创优上实现新突破。聚焦主责主业,积极主动作为,文旅答卷更加喜人。一是全省排名再刷新高,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赛马评价指数总排名前三季度分别在全省各县(市、区)排名第9、第6、第2,其中文旅深度融合工程综合评价前三季度分别在全省各县(市、区)排名第9、第4、第2。二是省级以上荣誉取得突破。新增省级试点1个;获得2022年度省厅“赛马”激励3项;入选省级非遗工坊1个;获评“浙派好礼”获奖数量居全市第一,其中“功夫小子叠叠高”获全国银奖;桑基鱼塘成功入选 2023年全省示范级文旅融合 IP 名单,为湖州市唯一。3道美食分别入选全省菜品(糕点类、家禽类、水产类)十佳榜单;湖笔工坊入选省级非遗工坊;新兴港村、善琏村分别入选第二批浙江省美育村和美育示范村;三是高规格会议在浔举办。成功举办第四届长三角乡村文旅创客大会。全省人类非遗名录项目履约工作培训会和中国蚕桑丝织技艺保护联盟会议在浔召开,此外,非遗工作获国家文旅部认可,非遗司司长王晨阳来浔开展专题调研。
二、在产业融合上实现新突破。以古镇复兴引领农文旅发展,围绕“1310”规划布局,以南浔古镇为龙头牵引,练市、双林、菱湖3大历史古镇为节点支撑,布局开发10大亲子乐园景区。一是南浔古镇蓄势蝶变。以向全球游客永久取消门票为起点,聚焦“新青年、新经济、新业态”,精准招引“自带流量”“吸引年轻人”等爆款IP项目84个;举办“南浔古镇的味道”长三角亲子文化节、百万重金浔镇长等活动,古镇游客突破千万,全年累计接待1235万人,同比2022年增长1760%,位列江南六大古镇之首。二是乡村旅游破局起势。全省首个新时代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初见成效,有关工作获阮市长批示肯定;开发落地“古镇+西堡”等旅游线路3条,累计引流10余万人次;双林博物馆岛、菱湖国际垂钓中心等18个“亲子乐园”项目对外开放营业;完成建设农旅融合式“共富工坊”21家,新增品质饭店1家。三是产业基础更加夯实。加速推进69个文化和旅游项目建设,总投入320.87亿元,年内完成投资105.63亿元,投资完成率达147.08%;加大项目引建力度,现全区已签约文旅项目52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8个,太阳酒店等20个项目竣工;持续推进300个“微改精提”项目建设,现已竣工项目299个。
三、在文化传承上实现新突破。加快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历史基因,持续擦亮文化标识。一是保护文态。编制《大运河江南运河南浔段保护规划(初稿)》,推进大运河江南运河南浔段内文物保护单位修缮工程,完成頔塘故道双桥及驳岸、南浔张氏旧宅建筑群等文保单位修缮工程10处;区博物馆项目通过国家文物局审批;完成上报考古前置项目60处,累计巡查文物192家次,发现并整改文物安全隐患7处。二是基因转化。与省图书馆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打响嘉业堂文化IP;“浔商文化”“湖笔文化”申报浙江省第二批文化标识建设创新项目;围绕“凡石桥遗址”“含山轧蚕花”等文化基因,完成凡石宋韵博物馆、含山景区整体提升等文化基因转化创新项目;推出“漫说南浔”系列短视频4个。湖笔小镇等3家单位入选全市第二批“江南文化探源大学堂”名单。湖笔制作技艺体验基地入选全省首批非遗体验基地(创建)名单。三是活化利用。做大非遗再造文章,打造非遗工坊25家,带动就业7000余人,增收约7.26亿元;打造非遗美食,荻港渔庄中标“诗画浙江·百县千碗”湖州馆运营,系全市唯一;推出非遗嘉年华创意市集3个;练市船拳获2023浙江省“非遗薪传”传统体育展演展评优秀展演奖,全市唯一;三道茶赴韩参加“茶和天下雅集”活动。定胜糕、湖笔、双林绫绢、桑叶茶等非遗元素产品亮相杭州亚运会。
四、在文旅消费上实现新突破。聚焦年轻人、文化人、亲子家庭等高端目标人群,丰富文旅产品供给,推动文旅消费提质升级。一是聚焦活动引流。举办石淙花海龙虾节、善琏含山蚕花节等“节庆活动以及“向阳里音乐节”等文旅融合活动10场,共计吸引超100万人次参与;在“水晶晶南浔”冠名高铁列车开展“东寻西寻 不如南浔”快闪活动,引发热议。二是推动产品出圈。举办浔梦夜游等文旅品牌市集22个(288场),带动消费超6000万元;入选省“百县千碗”预选菜品名录17道,南浔定胜糕获得省十佳名糕点,酒酿油爆鸭入选家禽类(鸭肉)菜品挑战赛十佳、大锅乌金子入选水产类(淡水)菜品十佳,均为全市唯一。三是激发外宣活力。运营好抖音、小红书等五大新媒体平台宣,策划“趣探店”“长三角亲子乐园”“五一浔游季”等特色篇章,开展主题视频拍摄、达人采风、软文推广等活动,矩阵涨粉3万,播放量约3000万次,点赞量达26万次。中秋国庆黄金周“跟着达人游南浔”活动曝光率达9000万次。
五、在惠民服务上实现新突破。推进文化场馆提质升级,不断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市民群众共享优质文化。一是拓展“生活圈”。高标准推进民生实事项目,新增文化驿站1家、城市书房4家、“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35个、乡村博物馆4个等文旅新空间;成功创建省级旅游驿站3家;区图书馆获评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最佳运营。二是做优“服务圈”。开展全民阅读节活动,吸引46万人次参与活动;开展国学课堂“义盛班”“礼萱班”课程60次;开展公益培训、讲座、展览、送戏下乡等活动600余次,送书下乡49000册次。三是打造“艺术圈”。承办全市群众广场舞大赛,举办浔艺少年选拔赛、《春天颂歌》音乐会、中篇评弹《费达生》等活动10余场;打造文艺赋美精品点位18个,策划“假面舞会”等文艺赋美品牌3个,获得省2023年上半年“文艺赋美”工程十佳区县,全市唯一;创作《渔家乐》等音乐、舞蹈类作品5个;大剧院成功引进《奥特英雄银河对决》等商业演出3场。
六、在体育事业上实现新突破。以创建体育现代化县区为目标,加速体旅融合步伐,全面推动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做优群众体育。举办区第二届全民健身节等群众类赛事活动200场,参与人群达10万余人次;开展体育培训100次,培训5000人次;指导协会提质升级,3A级协会达60%; 开展国民体质监测服务2300人次,合格率94.1%配合区委组织部完成第二届全区机关运动会。二是做好体旅融合。举办第五届南浔古镇桨板公开赛、长三角体育节(瑜伽、小篮球、桨板)、2023石淙镇“状元湖·迎亚运”全国垂钓大奖赛等体旅赛事活动12个;分类打造集农文体旅相融合的休闲运动小镇;加强对双林“特色体育运动小镇”、石淙“运动休闲小镇”的服务指导,助力推动双林棍网球场、石淙马术场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成功争取省级产业奖补资金400万。三是做强竞技体育。谋划好第十八届省运会比赛任务,参加省排球、街舞锦标赛、省排球冠军赛等省级比赛5次,市十运会获得金牌39枚,街舞项目在省锦标赛中获得银牌。
七、在市场管理上实现新突破。优化服务,加强监管,实施行业精细化管理,确保文旅市场规范有序。一是行业管理有力有序。依法受理审批,受理文化和旅游类行政许可67件,行政备案4家,培训机构准入24家;对全区132家文化、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开展检查492家次,整改问题196个。花园名都大酒店创成金桂级品质饭店,江南庭院创成银鼎级主题饭店。二是文旅市场健康稳定。立案查处违法违规行为45件,前三季度全省文化行政执法指数列全省第8;设置“浔我有应”旅游投诉热线,旅游投诉率环比下降82.5%;持续开展“扫黄打非”等15个专项整治行动,累计出动执法人员2380人次,检查文化市场经营场所1088家次。三是安全监管抓紧抓实。围绕春节、五一、国庆等重点时段,开展文旅市场安全大生产大排查行动,累计整改安全隐患25项;以“峰值思维”做实做细古镇“五一”“十一”等黄金周旅游接待工作预案,确保景区安全;稳步推进全区农村应急广播1216个点位建设,常态化开展非法卫地整治,累计发现并整改问题5个。
八、在自身建设上实现新突破。聚焦主责主业,积极主动作为,为全面接轨大上海,唱响“双城记”,为实现古镇复兴挑起文旅“大梁”。一是坚持党建引领。聚焦党的政治建设,提亮“三色”文旅党建品牌,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开展“第一议题”等学习活动15次,交流研讨3次,专题党课1次。二是永葆清廉本色。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整改问题5个,上报清廉项目1个;开展违规吃喝等专项整治行动,检查场所3家次,发现并整改问题1个,制定完善有关财务制度3个;严格干部纪律检查、机关考勤考核、规范公车使用,开展集体警示教育3次,坚决遏制“四风”苗头和不担当不作为问题的发生。三是注重人才培养。以实绩论英雄,提拔区管干部2人、中层干部3人、平调7人,选派1名干部赴乡镇锻炼,2个科室分别荣获全区部门科室实干争先比拼中荣获一、二等奖,1名干部在全省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岗位比武中荣获个人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