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经济
-
当前位置:
首页
2019年南浔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9年,面对各种因素叠加影响的经济下行压力,全区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以推进“一一二八”工作部署为抓手,统筹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塑“水晶晶南浔”,高质量打造湖州“开放东大门、创业新高地”,全力推动高质量赶超发展,全区经济实现平稳增长。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9年,南浔区地区生产总值(GDP)为458.01亿元,比上年增长7.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3.99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273.45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160.57亿元,增长7.6%。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比例为5.2:59.7:35.1,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GDP为93310元,增长7.3%,折合13526美元;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为82621元,增长7.1%,折合11977美元。
根据我国GDP核算制度和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修订结果,2018年南浔区GDP为426.47亿元,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5.4:60.1:34.5。
2019年GDP各行业增加值情况(%)
总量(亿元) | 可比价增幅(%) | |
地区生产总值 | 458.01 | 7.3 |
#第一产业 | 23.99 | 3.3 |
#工业 | 255.46 | 8.0 |
建筑业 | 18.03 | -0.4 |
第三产业 | 160.57 | 7.6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4.91 | -1.4 |
批发和零售业 | 36.70 | 5.1 |
住宿和餐饮业 | 8.00 | 0.6 |
金融业 | 40.75 | 15.1 |
房地产业 | 20.21 | 4.8 |
营利性服务业 | 19.87 | 7.0 |
非营利性服务业 | 27.01 | 7.7 |
二、农业和农村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3.22亿元,比上年增长3.2%。其中,农业产值10.03亿元,增长1.1%;林业产值0.05亿元,同上年持平;牧业产值6.62亿元,下降0.8%;渔业产值22.01亿元,增长5.0%。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7.88万亩,其中蔬菜面积8.69万亩,花卉苗木面积2.68万亩;油菜籽产量0.76万吨;生猪出栏7.95万头,增长20.6%;肉类总产量2.80万吨,增长11.1%;蚕茧产量0.26万吨,增长1.4%;家禽出栏1354.63万羽,增长21.0%;禽蛋产量0.80万吨,下降2.5%;水产品产量17.64万吨,增长15.0%。
今年新认定市级农业“大好高”项目8个,竣工8个,完成投资3.02亿元;累计推进市级农业“大好高”项目17个,完成投资4.1亿元;新增家庭农场127家,累计达472家,其中市级以上13家;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家,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个;新培育乡创客52人、落地项目18个。
三、工业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52.5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9%,其中轻工业44.74亿元,重工业107.76亿元,分别增长3.0%和10.1%。31个大类行业中,有18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5个行业超过10亿元。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27.53亿元,增长11.9%;纺织业20.95亿元,增长9.7%;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19.66亿元,增长14.9%;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19.30亿元,增长2.2%;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13.97亿元,增长5.5%。从重点产业看,高新技术产业83.21亿元,增长8.1%,占比为54.6%;战略性新兴产业43.18亿元,增长5.7%,占比为28.3%;装备制造业53.65亿元,增长10.4%,占比35.2%。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905.67 亿元,比上年增长3.5%;利税71.87亿元,其中利润44.74亿元,分别增长4.0%和3.5%。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达到了“营业收入超100亿元”,共实现营业收入386.39 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42.7%。6个行业利税超过5亿元,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12.34亿元,增长4.1%;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11.43亿元,增长42.4%;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9.39亿元,下降8.1%;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8.43亿元,增长3.1%;纺织业7.01亿元,增长10.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5.21亿元,增长10.7%。
全区市级工业“大好高”项目32个,其中,5-10亿元项目1个,10-20亿元项目2个,20亿元以上项目1个。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额比上年增长13.5%,分产业看,工业投资增长29.5%,服务业投资增长8.1%。从结构性看,民间投资下降2.3%;交通投资增长35.0%;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77.2%;生态环保与公共设施投资增长31.2%。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68.30亿元,比上年下降12.5%。全年房屋施工面积390.21万平方米,增长23.3%,其中新开工面积134.68万平方米,下降9.7%;商品房销售面积106.56万平方米,下降9.7%,其中住宅90.58万平方米,下降23.9%;商品房销售额97.16亿元,下降9.2%,其中住宅91.12亿元,下降10.7%。
全区年末拥有建筑企业27家,其中一级资质企业2家。全年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8.03亿元,占GDP比重3.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84.91万平方米,增长2.7%;竣工面积95.46万平方米,下降10.9%。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35亿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批发业21.19亿元,增长12.2%;零售业145.68亿元,增长8.2%;住宿业2.88亿元,增长38.7%;餐饮业30.60亿元,增长6.0%。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销售额128.92亿元,增长16.6%。其中,金属材料类59.99亿元,增长38.7%;食品、饮料、烟酒类9.69亿元,增长7.6%;石油及制品类6.01亿元,增长15.3%;化工材料及制品类5.04亿元,增长10.1%。
全年旅游总收入246.64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因2019年采用新统计口径,2019年接待人次1947.80万人次,同比增长14.6%。
六、对外经济
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98.78亿元,比上年增长4.4%。其中,出口85.46亿元,增长5.3%;进口13.31亿元,下降0.8%。按贸易方式分,一般贸易出口81.33亿元,增长8.0%;加工贸易出口4.13亿元,下降29.7%。按企业性质分,内资企业出口48.91亿元,增长5.5%;外资企业出口29.82亿元,增长1.2%;流通企业出口6.73亿元,增长26.6%。按主要产品分,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出口32.12亿元,增长11.7%,机电产品出口24.20亿元,增长4.0%。按主要市场分,非洲出口增长较快,达到21.6%;亚洲、欧洲、拉丁美洲分别增长13.7%、12.9%、8.7%,北美洲下降19.2%。
全年合同外资7.8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6.7%。全年实到外资1.22亿美元。
七、财政和金融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63.74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7.9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2%和7.9%。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3.9%。地方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34.61亿元,增长12.8%,占比为91.2%;从主要税种看,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分别为15.28亿元、4.73亿元和1.64亿元,分别增长-0.2%、-1.7%和16.1%。全年财政支出49.01亿元,增长21.9%,教育、文化、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农林水、节能环保等民生领域共支出28.91亿元,增长13.68%,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58.99%。
全区金融机构年末本外币存款余额603.43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其中个人储蓄存款411.83亿元,增长14.6%;本外币贷款余额454.89亿元,增长23.5%;年末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为1.00亿元,比年初减少0.23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22%,比年初下降0.11个百分点。
八、教育和科技
年末共有小学24所,在校学生总数2.69万人;全年新招生4912人,毕业3973人,小升初比率保持100%。共有初中18所,在校学生总数1.09万人;全年新招生3577人,毕业3226人,初升高比率为99.3%。
全年专利申请量3320项;专利授权量2274项,其中发明专利169项。全区年末拥有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24家,比上年增加6家;拥有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8家;省级企业研究院6家,比上年增加3家;新增110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全区年末拥有剧场、影剧院13个,文化馆、艺术馆3个,全年举办展览159个,组织文艺活动323次;公共图书馆13个,总藏量62.24万册、件; 举办训练班结业人数15690人次;乡镇文化站9个;省、市中心村全民健身广场(休闲公园)6个。
启动图书新馆项目建设及大剧院修缮工程,新建城市书房1家、乡镇特色文化驿站5个、非遗大师工作室5个、文化礼堂28个,区非遗馆建设基本完工。成功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全民阅读节等大型文艺活动20余场;全年共举办基层文艺演出300余场、公益讲座80余场、送戏下乡100余场。
全力推进基层体育场地建设,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48平方米,同比增长9%。成功举办南浔古镇国际桨板邀请赛、中国围甲联赛季后赛、冬泳等赛事50余场;成功举办石淙花海定向赛、和孚民当龙舟赛、善琏民俗运动会等乡镇体育赛事100余场。举办南浔区首届全民健身节,举办全民健身活动20余场。组队参加湖州市第九届运动会,获得赛事金牌34.5枚、银牌32枚、铜牌41枚。
全区年末拥有医疗卫生机构256个,其中医院8家、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14家、门诊部15家、诊所6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47个;拥有医疗床位1549张,其中医院实有床位1352张;卫生技术人员2764人,其中执业医师754人、执业助理医师210人、乡村医生158人、注册护士993人。全年孕产妇死亡率为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2.18‰。
十、人口、就业、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区年末户籍人口49.04万人,其中男性24.04万人、女性25.00万人;城镇人口18.44万人;60岁以上人口15.26万人,占总人口的31.1%,占比提高0.6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3743人,出生率为7.63‰;死亡人口4200人,死亡率为8.5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93‰。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407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79%。
据100户城镇居民家庭抽样调查,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7414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9%。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8.5%,经营净收入增长7.9%,财产净收入增长10.0%,转移净收入增长13.9%。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8678元,增长16.3%。据100户农村居民家庭抽样调查,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489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3%。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9.2%,经营净收入增长9.0%,财产净收入增长14.9%,转移净收入增长11.2%。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1528元,增长17.8%。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6.4万人,参保率97.96%,3339名贫困人员应保尽保。2019年城乡居保待遇调标从180元增加到215元,待遇享受10.7万人,人均待遇达到234.42元/月;办理被征地农民转职工养老保险1969人次;加快推进湖州市民卡建设,第三代社保卡换发进展顺利。
全年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人数5018人,其中农村4486人、城镇532人;全年发放救助资金共计5825.22万元;帮扶312名60周岁以上低收入群众就业增收31.05万元/月。建设3家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创建11家示范型老年食堂。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与社会治安
南浔区頔塘南岸未来社区是湖州唯一入选的省首批未来社区试点创建项目,今年頔塘南岸旧城改造新建工程正全力建设;完成中心城区褚家漾区域收储,总面积约1009亩,目前已基本完成拆除;碧桂园·凤翔苑、吴越路提升改造工程等12个项目提前完工;新南浔高中、生态酒店、污水零直排等60个项目正在全力推进;完成三高连接线等外联道路建设8.8公里;完成浔乌线等4条绿道,合计20公里;全区21个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对象全部通过省级考核验收,省级样板率达52.38%。
全年PM2.5浓度均值为34μg/m3,同比下降15%,首次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浓度限值;空气质量优良率80.9%,同比上升9.1个百分点;全区1个国控断面、4个行政交界出境断面和7个区控以上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均稳定保持在Ⅲ类水以上,达标率100%。
全年除火灾事故外,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6起,死亡13人,相比去年,事故总起数下降36%、死亡总人数下降27.8%。一般以上道路交通事故121次,比去年下降4.7%,经济损失28.13万元,比去年下降6.9%;刑事案件立案数1705件。火灾累计发生事故63起,比去年下降59.4%,直接经济损失120.9万元;本年度无较大以上伤亡事故发生。
注: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地区生产总值数据执行国家统计局2012年制定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4、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农林牧渔业是指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以及农林牧渔服务业;
5、粮食播种面积及产量数据采用粮食生产统计监测调查结果;
6、主要行业统计范围:①规模以上工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②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法人单位;③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单位;④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项目和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⑤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包括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