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展规划
-
当前位置:
首页
南浔古镇保护利用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区党委政府对南浔古镇保护利用和旅游发展的总体部署,进一步抢抓机遇、擦靓古镇名片,加快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结合南浔古镇实际,制定南浔古镇保护利用的“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
一、总体目标
计划总投资120亿元,力争用三年时间,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载体、以产业为核心,以更特的人文、更好的生态、更优的产业全力实现“招引产业发展旺镇、优化业态布局活镇、彰显文化特色亮镇”的目标,探索一条与周边古镇差异化发展之路,全速打造国际品质美好旅游目的地,全面迎接、拥抱高铁时代,建成古镇活态利用样板地。
二、具体任务
1.历史水系全面恢复。以清末古镇风貌图为蓝本,开挖河道7条,约3公里,古镇水路交通全部环通,水质明显提升。
2.居民疏解全面过半。根据水系恢复、项目建设和景区管理需要,三年内再完成居民外迁1500户以上、约3500人,进一步降低古镇人口密度。
3.企、事业单位全部腾退。全部腾退古镇区域内企、事业单位26家,进一步腾出有效保护利用空间。
4.历史建筑全部修缮。全面修缮古镇区26处重要节点和有文化价值的历史建筑,全面完成10万平方米旧宅老屋的整治修缮工作。
5.旅游产业全力优化。按照度假区“两核一廊四区”的空间结构和古镇“南雅中闹北闲”的功能分区,重点实施古镇4个区块的旅游业态配套项目建设,三年计划引进高端民宿、主题酒店50家,新增床位6000个、餐位3000个,招引科技文创产业项目100家。
6.旅游营销全速突破。三年累计营销投入突破1亿元,实现年接待游客超过500万人,景区门票年收入突破2.5亿元,景区旅游年总收入突破15亿元。
三、工作举措
以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为总目标,以“八大专项行动”为抓手,铆足干劲、务实举措,确保“一年变样、二年见效、三年成型”,实现古镇跨越发展。
1.全域规划统筹专项行动
一是强化古镇专项规划。2019年全面完成《南浔古镇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大运河南浔段遗产保护规划》《南浔古镇北部片区概念性城市设计及重点地段详细设计方案研究》和《南浔宝善街保护整治修建性设计》等所有重点规划的报批工作,启动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的规划编制工作。同时,委托清华同衡设计院和东南大学建筑设计院等国内一流的设计团队,并由国家文物局文物库专家亲自操刀,实施洗粉兜、宝善街、便民路、凤凰河等4大片区的建筑设计方案,切实为古镇整体活化利用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协同城市发展规划。秉承“多规合一”原则,坚持全区“一盘棋”思想,发挥区级发展战略的宏观引领和主导作用,着力实现度假区规划与南浔城市建设、国土利用、生态文明、产业布局等相关规划相融合,做到新老城区风貌协调、设施共用、功能共补,将整个南浔打造成为江南水乡田园旅居地,更好的延续文化之根、再现繁华之貌、探索外延之路,使古镇成为南浔城市发展的金名片、大引擎。
三是统筹全域旅游规划。结合《南浔区全域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以度假区为重点,以古镇为核心,合理布局各类旅游功能区,重点围绕“十线十景十小镇”,把分散在全区的各类旅游文化资源串点成线,发展“古镇+工业”游,培育引导一批规模较大、品牌较好的丝绸、木业、电梯企业发展的工业旅游,将游客转化为顾客;推动“古镇+农业”游,加快推进荻港水乡、浔练丝乡、花海蚕乡等3个乡村旅游集聚区建设,打造一批与南浔古镇互补互促的主题农庄、休闲农场、田园花海;创新“古镇+文化”游,优化非遗传承展示体验、创新民俗节庆互动体验、推出文化艺术活动体验,把南浔的鱼文化、古桥文化、湖笔文化、蚕桑文化打造成为与古镇文化相互融合的旅游金名片,使古镇成为推动南浔全域旅游发展的领头雁。
2.利用空间优化专项行动
一是加快重点区域征收。按照“集体土地房屋全部征收、项目内房屋全部征收、影响景观房屋全部征收”的要求,以北部景区为重点,围绕制革厂宿舍、宝善街沿线、常绿新村、便民路以北等区域,力争三年内再完成房屋征收1500户以上,进一步腾出活化利用空间。
二是推进企业单位清零。进一步排定时间表、排实作战图、排细任务书,加快制定拟收储企业的测绘、评估、补偿方案,确保三年内全面完成古镇辖区所有26家企业的收储清零工作,为古镇整体风貌协调打下基础。
三是优化居住人口结构。按照《南浔古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人口疏解一半”的保护要求和科技文创产业的发展需要,通过原住老龄人口外迁、高端人才引进、古镇新居民入驻等途径,计划三年内吸引2000名高层次人才,切实改善居住人口结构,降低自然人口承载压力,重现古镇生机活力。
3.河道水系恢复专项行动
一是全面恢复古水系。根据国家文物局关于“南浔古镇部分历史水系修复项目”批复意见,以清末古镇风貌图为蓝本,用三年时间全面完成古镇区宝善河、栲栳湾河等7条总长3公里的河道开挖,重构南浔古镇自西向东的运河与自南而北的市河相交形成的“井”字型水网,环通历史水系,还原古镇水城相依的江南水乡风貌特色。
二是全面整治水环境。念好“截污、换水、净化、检测”八字经,通过截污纳管、水源引入、清淤培植、监管检查等措施,实现古镇辖区截污纳管全覆盖、生活污水零直排、长效保洁无死角,确保河道水质全面净化、岸边环境全面优化、水岸景观全面美化,重现水清、岸绿、景靓的“水晶晶”的南浔。
三是全面拓展水上游。通过河道全面恢复,以水系肌理为依托,深挖水上文化内涵,强化水上项目策划,打造水上游憩、水上度假、水上栖居的浸润式时尚栖居漫游方式,开设“水上客栈”,让游客感受枕河而眠的悠闲;开辟“水上集市”,让游客感受别样购物的情趣;开展“水上游乐”,让游客感受亲水游娱的快乐,还原原汁原味的南浔本土生活场景,营造悠然舒适,细细品味的水乡生活氛围。
4.历史建筑修缮专项行动
一是做好“修”的文章。贯彻“保护为主”的方针,秉持“历史真实、风貌完整、功能延续”的原则,按照“修旧如旧”的要求,计划三年内投资10亿元,全面完成古镇辖区26处历史建筑和10万平米旧宅老屋修缮,切实恢复重要节点和有文化价值的历史建筑,真正重现古镇整体历史风貌。
二是强化“管”的文章。贯彻“加强管理”的方针,根据文物建筑不同类型和特点,完善古建筑管理机制,健全古建筑保护管理工作小组,按照“包干到人、定期巡查、及时记录”的要求,加强“一古建一档案”的管理方式,全面完善古建筑的统计建档工作,确保各类文物古建安全。
三是探索“用”的文章。贯彻“合理利用”的方针,紧紧围绕“让文物活起来”这个主题,探索多种形式的文物活化利用方式,通过赋予文物新功能,展现文物新活力,构筑文物保护利用“四梁八柱”,推动文物活化利用项目与全域旅游、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相结合,更好地展示中国历史智慧,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5.历史文化挖掘专项行动
一是打好名人名片。深挖南浔历史名人资源,加快徐迟、张静江、邱宅等名人故居及旧宅的修缮和布展,扩大名人故居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游客走进故居,了解历史,体会文化。通过汇编名人故事,讲好名人故事,以更新的视角,打造更加响亮、更加独特的南浔名人文化“名片”,让名人真正成为古镇历史文化的形象代言人。
二是打好非遗名片。深挖南浔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遗产活化利用手段,建设“南浔非遗活态展示馆”,举办“非遗文化活动”,助力南浔传统养蚕技艺、传统糕点制作技艺等传统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好湖笔制作、千金剪纸等传统技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切实让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
三是打好人文名片。依托南浔学研究会学者资源,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全面实施“本土人才”工程,通过与学校合作共建,计划三年内完成5套本地语言文字教材编修工作,每年内吸引1万名大学生来浔写生,讲好南浔故事,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南浔优秀历史文化。
6.旅游配套完善专项行动
一是打好“食”字牌。计划三年内投资5亿元,新增餐位数3000个以上,逐步完善古镇餐饮配套,着力打造时尚栲栳湾、浔味丝行埭等美食街区,引进中华老字号、地方浔味名小吃,开发“四象八牛”私房菜,同时招引星巴克、肯德基、必胜客等现代餐饮,举办一年一度的啤酒龙虾美食文化季等专项活动,满足游客享受江南美食的需求。
二是打好“住”字牌。计划三年内投资12亿元,以北部百间楼、洗粉兜区域为重点,加大与国际国内知名品牌的对接力度,重点引进特色鲜明、风格迥异、品质一流的民宿酒店,确保三年内引进签约50家并全部投入运营,新增床位数6000个以上,进一步提升游客接待承载力。
三是打好“行”字牌。计划三年内投资10亿元,以打造方便快捷的内外交通体系为目的,通过改善通景路网、畅通交通环线、提升入浔高速及高铁站与古镇连接线的通达性,有效改善古镇外部交通;水陆结合,探索水上公交,逐步开通水上巴士,建成民国电车游览环线,打造古镇内部交通网络,极大满足居民游客出行需求。
7.产业业态提升专项行动
一是提升传统业态。按照“一店一品、一店一景、一店一韵”的原则,进一步梳理景区业态现状,合理配置商业资源,逐步淘汰提升与景区风貌不协调及传统低端等层次业态,不断完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提高游客体验度和满意度。
二是招引休闲业态。按照“南雅、中闹、北闲”的功能布局,以向“体、商、养、学、闲、情、奇”等新业态转变为目标,积极引进一批养生、禅修类休闲业态,不断满足游客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需要,切实做到“招引产业发展旺镇、优化业态布局活镇、彰显文化特色亮镇”的效果。
三是发展科创产业。以科技、文创、影视、演艺、动漫等优质业态为重点,集中招引一批质量高、人气足、内涵深的科技和文旅项目,打造一批精致的富有南浔特色的文艺作品,增强对传统文化爱好者的旅游吸引力。同时,着力策划开放式手工艺作坊、原住民生活体验等活动,不断丰富古镇文创产品,大力培育科技产业。
四是打造区域产业。充分利用洗粉兜区域230亩空间,依托宁静、古朴的传统古镇和乡野氛围,传承古镇肌理更新特色,分区布局会议展览、文化创意、度假驻地等配套服务功能,打造全季旅游产品+高端旅游配套服务为一体的旅居综合体,满足不同游客对度假旅游的需求。
8.城市精细管理专项行动
一是深入推进全域化管理。继续深入推进“三改一拆”“四边三化”“五水共治”等中心工作,结合网格化管理要求,完善河长制、路长制等工作机制,助推古镇全域化管理落到实处。
二是持续推进精细化管理。健全古镇辖区的精细化管理常态机制,积极推进大气及水环境治理、厕所革命、“厨房革命”、垃圾分类、交通秩序治理等工作,着力打造古镇树木更绿、河水更清、街区更洁、秩序更优的舒适环境。
三是加快推进智慧化管理。提升景区智能化管理水平,实现古镇辖区“智能监控+智能泊车+智能客流分析+智能支付+智能安防”等功能全覆盖;推动一站式智慧导览系统上线,让游客“ ‘一手掌握’吃、住、行、游、购、娱”等全要素的同时能享受智能的语音导览服务,推动智慧旅游不断向高水平迈进。
四、保障措施
1.强化领导。成立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区有关领导任副组长,区级有关部门为成员的南浔古镇保护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古镇保护利用的组织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度假区管委会、区旅投集团主要领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的日常工作。
2.明确职责。度假区管委会和区旅投集团是三年行动计划的共同责任主体,各成员单位要认真对照各自工作职责和具体工作要求,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加强协调联动,齐心协力、全力推进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同时要建立并落实工作例会制度,合力推进南浔古镇打造活态保护、激发人文生命力的经典样板。
3.要素保障。区级有关部门要优先保障古镇保护利用项目的土地指标,度假区管委会、区旅投集团要加大上级补助资金的申报和项目融资力度,根据发展实际推行EPC、PPP等模式,不断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古镇发展,逐步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古镇保护利用资金保障机制。
4.加强督查。建立并完善督查制度,并将三年行动计划工作任务纳入区对各责任单位的年度考核体系,注重督查真抓实干,强化激励手段,压实部门责任,确保古镇三年行动计划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5.加强宣传。区级有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引导,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古镇保护利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基础设施共谋、共建、共享,提高古镇居民的获得感和游客的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