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南浔
-
当前位置:
首页
基层协商活络社区居民自治细胞
3月30日,南浔镇增山社区居民朱静正将自己的环保画作张贴在楼道墙上。楼道的垃圾不见了、私自安装的铁门拆除了、牛皮癣小广告减少了……从2016年开始,增山社区的居民楼道悄然发生变化。
“通过发动居民自治,小区楼道焕然一新。”增山社区主任钱国英表示,美丽楼道创建,不仅扮靓了楼道这个小微的公共空间,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社区居民的文明素养。
“社区治理动员居民积极参与,让社区居民‘活’起来、社会组织‘动’起来,社区很多公共问题迎刃而解。”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基层协商民主激活了社区居民的自治理念。
近年来,我区各个社区推出“开放空间”,居民的事让居民议,群策群力速攻各类社区难题,至今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居民说事”标准。
在双林镇爱国路社区的“开放空间·居民议事厅”,标准化流程图涵盖了提出议题、小组讨论、达成共识、制订行动计划等6个环节和13条议事规则。“在既定规则下,居民对自己感兴趣的社区事务畅所欲言,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整个过程充满活力又有序高效。”区民政局负责人介绍,这样的议事流程已经覆盖全区所有社区。
南浔镇辽西社区世纪名都小区的改造方案就是通过“开放空间”,开启了“社区菜地”变身健身乐土的破冰之旅。该社区主任费红英说:“协商机制搭起了沟通、交流、对话的平台,通过充分讨论,共同制定解决方案,各方认可,大家满意。”
除了“开放空间”,我区各社区还根据协商事由、受众群体的差异,构建线上线下联动平台,形成了“微信议事厅”“网格议事厅”“楼宇议事厅”等细分载体。“居民议事载体的不断拓展和丰富,不仅有利于基层小微权力的规范运行,还有利于我们多渠道收集问题线索,更加精准地整治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5年来,我区深耕基层协商民主模式,解决老小区停车位改造、绿化复绿、门禁设置、背街小巷整治等方面的大小难题1000余个,居民满意度达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