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3聚焦南浔/col/col1229211052/index.html今日南浔/col/col1229211053/index.html
  • 今日南浔
  • 当前位置:

    首页
    > 聚焦南浔 > 今日南浔

一张老字条牵出半个世纪手足情

    日期:2018-04-11 来源:南浔时报 字号:[ 大 中 小 ]

   4月4日,《湖州日报》刊登了消息《亲人,知道我在找你们吗?》,帮助山东省青州市农民于训亮找寻南浔的亲生父母。消息见报后引起社会关注,本报记者积极对接,并在开发区妇工委和东迁村干部牵线下,找到了于训亮的哥哥姐姐。时隔50年后,于训亮终于带着妻女,跨越800公里回到了家乡。4月8日,于训亮和哥哥姐姐一起来到亲生父母的墓前祭扫。

  “爸,妈,儿子和几位哥哥姐姐,一起来看你们了!” 4月8日清晨,于训亮从千里之外的山东省青州市赶来,在开发区东迁村叶家四名亲兄弟姐妹的陪同下,来到亲生父母亲的墓前。当看到墓碑上父亲叶阿四这个名字时,他再也抑制不住情绪,泪如雨下。

  这是时隔50年,从南浔抱养至山东的于训亮第一次回到故乡,并以这样的形式见到亲生父母。

  联想到于训亮与父母及兄弟姐妹失散50年的过往,现场所有亲人无不为之动容。

  身世之谜

  一张字条开启寻亲路

  于训亮今年50岁,从小在山东省青州市弥河镇中黄山村生活,和妻子一起靠装修挣钱,两个女儿乖巧懂事,一家人日子过得平淡而富足。

  今年春节前夕,他在家整理物品时,发现了一张字条,纸条上面写着:“浙江省吴兴县南浔区(镇)东迁公社金星大队第五生产队叶阿四。”字条早已泛黄,里边的地址也很有年代感,这引起了他的注意。南浔距离青州有800多公里,这张纸条怎么会无缘无故出现在这里?于训亮突然想起村上老人曾经说过他是从南浔抱养的事,但他当时以为是误传,一直没有在意,那么这张字条的出现,是不是证明老人的话是真的?

  于训亮在山东的父母已经去世多年,这段尘封的往事究竟如何才能知晓?思量再三,于训亮决定要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不想给自己留下遗憾。3月底,他在表弟王磊的帮助下,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拨通了湖州日报党报热线电话,希望党报能从当地挖掘一下寻亲线索。

  境遇坎坷

  叶家为找于训亮奔走20年

  4月4日,《湖州日报》一则《亲人,知道我在找你们吗?》消息,详细报道了于训亮的寻亲信息。本报记者积极对接,在开发区东迁村妇联主席王雪芳的帮助下,把报纸送到了已故者叶阿四的儿女家,期待有进一步的线索。

  叶家四兄妹拿着报纸仔细地看了一遍又一遍,激动得哭作了一团。“像,真像!五弟呀,我们找了你20年,终于有了你的消息!”叶家二哥叶玉康反复端详着报纸上于训亮的照片,看着他跟自己相仿的外貌、文中描述的多处细节,几乎毫无疑问地确认:这就是我们想找的亲人啊!

  原来,不仅是于训亮在寻亲,叶家也为寻亲奔波了20年。叶阿四夫妇先后生了三男两女5个孩子,于训亮排老五。当时家里实在穷,而于训亮养母身体不好未能生育,就委托青州一位中间人从叶家领养了于训亮。弟弟被人抱走的时候才8个月大,叶家大姐叶玉珍当时只有13岁,平日帮着父母看管弟弟,当弟弟被人抱走时,她哭了几天几夜。叶玉珍说:“当时日子太苦了,本来不理解父母,后来也逐渐理解了,毕竟弟弟离开的时候还小,家里穷,母亲靠给别人家小孩子喂奶挣一点钱,弟弟会跟着我们受苦的。”

  亲情,是时光深处彼此的惦念,这份惦念并未因为时光的流逝而消减。叶家三哥叶玉根说,后来,家里日子好转了,父母就一直叮嘱他们要找回老五,这一找就是20年。这些年,他们四处寻亲,前几年有名山东人来南浔认亲,他们都以为是弟弟,结果信息对不上。“我们每次在电视上看到寻亲的画面就忍不住掉眼泪,不知道弟弟在哪,日子过得怎么样。这次终于有消息了,不管他在多远,我们接他回家!”

  党报牵线

  失散50年的手足终团圆

  人世间除了父母之外,最亲的莫过于手足。当记者把叶家的情况在电话里讲给予训亮听的时候,于训亮在电话那端已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他没想到自己在这个世上,还有4位至亲。当晚,两地的电话打到烫手,虽未曾谋面,但他们心已相牵。

  4月5日清明小长假第一天,叶玉根和妹夫叶火林等,受一家人的委托,驱车直奔青州,兄弟俩一见面就仿佛认识多年。

  第二天,于训亮带着哥哥、姐夫,在他所在的中黄山村走走看看,小山村也沸腾了,质朴的村里人见证了兄弟相认手足情深的感人时刻。叶玉根郑重地代表已故父亲叶阿四对于训亮表达歉意。他说:“你本名叫叶林根,当年你被人领养至山东,主要是父母受生活所迫,实在无能为力。父母生前交待我们无论如何一定要找到你。幸运的是,我们再一次相遇了,这一次,我们接你回家!”

  回家的路,相隔800公里,于训亮却“走”了半个世纪。 4月7日一大早,在前一日送走哥哥返程后,于训亮带着妻子和两位女儿,也向家乡飞奔而来。傍晚一下南浔高速,看到大姐和二哥早已在高速路口等待时,于训亮这位满口山东话的汉子又一次落泪。

  家乡巨变

  没想到家乡如此美丽富饶

  “一直在山东小山村生活,做梦也没有想到,我的家乡竟然就在南浔!”家乡如此美丽富饶,家乡人也这样热情和善。虽然于训亮一家在南浔待的时间只有一天,但家乡的一切都令他欣喜骄傲。

  4月8日中午,阳光明媚,开发区东迁新村一排排气派的居民小楼前,街坊邻里奔走相告:“叶家老五找回来了!”于训亮的哥哥姐姐们亲自下厨,张罗了两桌丰盛的家宴,共同庆祝一家人团聚。

  二哥叶玉康说,改革开放40周年了,湖州变化很大,南浔这里形成了国内较大的建材和棉布交易市场。几个兄弟姐妹也乘此东风,在布匹生产、批发、童装批发等领域抢抓商机,生意做得有声有色。9年前,东迁村统一搬到开发区东迁新村,每户都分到了200多平方米的房子,日子越过越好。

  叶玉康对记者说:“找回弟弟后,我们几个也商量过,要对他进行经济上的帮衬,也希望他利用家乡南浔的资源,在山东做布匹生意,把日子过得更加红火。过两年,高铁将在南浔设站,以后走动起来也更方便了。”这席话,令于训亮激动不已,他感慨地说:“终于找回家人了,谢谢哥哥姐姐还在等我。”

1439284-28421-133-今日南浔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