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经济
-
当前位置:
首页
2017年南浔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7年,是新一届区委、区政府的开局之年。一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发展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任务,南浔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聚力大赶超、实现新跨越”的奋斗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实施赶超跨越六大行动,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奋力推动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平稳较快发展。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7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84.80亿元,比上年增长8.5%(见图1),其中第一产业[3]增加值23.58亿元,增长1.7%;第二产业增加值213.38亿元,增长8.6%;第三产业增加值147.84亿元,增长9.6%。三次产业增加值占比结构由上年的6.7:55.6:37.7调整为6.1:55.5:38.4。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8634元,增长8.4%,按年均汇率折算为11646美元
二、农业和农村建设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3.19亿元,增长0.4%;其中农业产值10.65亿元,增长0.9%;牧业产值8.17亿元,下降16.8%;渔业产值20.03亿元,增长8.4%。实现农林牧渔业[4]增加值26.51亿元,增长2.5%。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0.55万亩,粮食总产量19.77万吨;蔬菜面积8.32万亩,蔬菜总产量11.41万吨;油菜籽面积4.77万亩;果用瓜面积0.79万亩;花卉苗木面积2.46万亩;生猪出栏9.46万头;湖羊出栏14.65万只;家禽出栏1121.03万羽;肉类总产量2.63万吨;淡水鱼总产量13.41万吨。(见表1)
表1:2017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 |||
指标名称 | 单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粮 食 | 万吨 | 19.77 | -1.5 |
#单季晚稻 | 万吨 | 14.68 | -2.8 |
油 菜 籽 | 万吨 | 0.79 | -11.7 |
蔬 菜 | 万吨 | 11.41 | 2.9 |
果 用 瓜 | 万吨 | 0.79 | 3.7 |
蚕 茧 | 万吨 | 0.30 | -20.9 |
淡水产品 | 万吨 | 13.41 | 10.2 |
肉 类 | 万吨 | 2.63 | -27.6 |
禽 蛋 | 万吨 | 1.04 | -24.2 |
生猪年末存栏数 | 万头 | 4.0 | -40.8 |
生猪全年出栏数 | 万头 | 9.46 | -52.6 |
湖羊年末存栏数 | 万只 | 10.93 | -10.8 |
湖羊全年出栏数 | 万只 | 14.65 | 15.4 |
家禽年末存栏数 | 万羽 | 243.71 | -36.0 |
家禽全年出栏数 | 万羽 | 1121.03 | 2.8 |
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序推进。全区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20.51万亩,其中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11个。拥有菱和、浔练2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10个省级主导产业示范区、18个省级特色农业精品园。拥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88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12家;家庭农场193家,其中省级28家。拥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5家,农产品供沪金额达26.5亿元。建成“三品”基地32.53万亩,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06个、绿色食品31个、有机食品19只,地理标志1个,先后获得省级著名商标9个、市级著名商标30个,省级名牌7个、市级名牌24个;农业部认定的“一村一品”示范村1个。
美丽乡村系列建设稳步推进。紧紧围绕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区的总目标,全力推进“个、十、百、千”任务,全区已建成景观线3条,美丽乡村小镇3个,美丽乡村107个,占规划区外行政村总数(168个行政村)的64%;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镇2个,精品村4个、省级历史文化保护村落7个。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168个行政村,受益农户达到5.5万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2%,其中轻工业增加值增长6.9%;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0.2%(见表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增长11.0%;出口交货值占销售产值的比重为9.9%。
表2: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指标名称 | 绝对数(亿元) | 比上年增长(%) |
工业增加值总计 | 9.2
| |
#轻工业 | 6.9 | |
重工业 | 10.2 | |
#大中型企业 | 2.8 | |
小微型企业 | 12.9 | |
#有限责任公司 | 23.5 | |
股份制企业 | -5.7 | |
私营企业 | 8.5 | |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 10.6 | |
外商投资企业 | 3.7 |
重点行业引领发展,全区八成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增速超过面上平均的有18个。重点行业中,电机、电磁线、木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1.0%、21.0%和9.5%,分别高于全区平均增速11.8、11.8和0.3个百分点。
小微企业贡献突出,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526家小微型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9%,高于规上工业平均增幅3.7个百分点;小微企业占全区规上工业企业家数的94.1%,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88.5%。
有限责任公司增势强劲,从经济类型看,有限责任公司增加值同比增长23.5%,高于规上工业平均增幅14.3个百分点,拉动规上工业平均增长4.0个百分点;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分别增长10.6%、8.5%和3.7%。
表3:2017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 |||
产品名称 | 单位 | 绝 对 数 | 比上年增长(%) |
蚕丝及交织机织物 | 万米 | 3969 | 8.4 |
服装 | 万件 | 1431 | -5.8 |
化学纤维 | 吨 | 314426 | 7.4 |
实木木地板 | 万平方米 | 3031 | 13.8 |
复合木地板 | 万平方米 | 3738 | 0.4 |
钢化玻璃 | 万平方米 | 90 | -15.8 |
家具 | 万件 | 83 | 36.8 |
水泥 | 万吨 | 281 | 25.6 |
钢材 | 万吨 | 84 | 8.0 |
铜材 | 吨 | 2811 | -96.2 |
铝材 | 吨 | 40494 | -12.7 |
电梯、自动扶梯及升降机 | 台 | 59045 | -2.5 |
电动机 | 万千瓦 | 2009 | 24.8 |
通信及电子网络用电缆 | 万对千米 | 99 | 3.0 |
光缆 | 万芯千米 | 463 | 116.7 |
集成电路 | 万块 | 1552 | -0.7 |
企业规模发展壮大,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559家,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达154家,其中超20亿元6家,超10亿元11家,超5亿元23家;利税超千万元企业达140家,比上年增加14家。年度评选“新象”企业4家,“新牛”企业6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3.4%;利税总额增长26.7%;利润总额增长35.5%。
年末全区拥有资质建筑业企业18家,完成建筑业产值38.06亿元,增长135.2%,其中建筑工程产值36.44亿元,增长145.2%,安装工程产值1.58亿元,下降22.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20.63万平方米,增长45.1%,其中新开工面积125.98万平方米,增长58.7%。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8.25亿元,增长13.5%(见图2)。其中,项目投资188.23亿元,增长8.8%;房地产开发投资25.60亿元,增长14.5%。
按投资主体性质分,民间投资145.08亿元,增长14.1%,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66.5%;国有投资67.91亿元,增长4.9%,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31.1%。
按三次产业投资分,第二产业投资107.41亿元,增长13.1%,其中工业性投资107.41亿元,增长13.1%;第三产业投资110.85亿元,增长13.9%。
按三大主要领域投资分,基础设施投资75.66亿元,增长7.6%,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34.7%;制造业投资87.9亿元,增长19.3%,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40.3%;房地产开发投资25.60亿元,增长14.5%,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11.7%,商品房销售面积67.28万平方米,增长17.4%,商品房销售额50.76亿元,增长22.6%。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9.27亿元,增长11.2%(见图3)。其中,城镇市场122.21亿元,增长11.1%;乡村市场47.06亿元,增长11.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140.82亿元,增长10.2%;住宿餐饮业28.45亿元,增长16.8%。
从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商品分类情况看,21个大类商品中有12个大类呈上升态势 ,其中金银珠宝类增长80.5%;石油及制品类增长61.8%;食品类增长34.5%;化妆品类增长33.3%。书报杂志类回落明显,下降29.9%,烟酒类下降4.6%。
年末全区拥有商品交易市场40个,全年市场成交额148.59亿元;市场成交额超亿元市场6个,成交额117.97亿元,占总成交额的79.4%。
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50.21亿元,增长33.4%,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25亿美元,增长17.0%;旅游门票收入10562万元,增长32.1%。全年接待国内游客1489.13万人次,增长31.9%;接待海外游客34.37万人次,增长17.0%,(见表4)。
表4:2012年-2017年全区接待旅游人数
年份 | 海外旅游人数 (万人次) | 国内旅游人数 (万人次) |
2012 | 18.36 | 628.92 |
2013 | 20.93 | 737.55 |
2014 | 23.66 | 851.24 |
2015 | 26.03 | 938.92 |
2016 | 29.39 | 1129.24 |
2017 | 34.37 | 1489.13 |
年末全区拥有国家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6个、2A级景区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旅游风情小镇1个,星级旅游饭店4家,其中三星级以上4家,拥有省级特色旅游村5个,省级休闲旅游示范村3个,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7个。
六、对外经济
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89.49亿元,增长10.5%。其中,进口额13.38亿元,增长22.7%,出口额76.11亿元,增长8.6%。纺织、机电、贱金属和木及木制品产品出口额分别占出口总额的42.4%、28.7%、9.9%和8.7%。
表5:2017年进出口主要分类情况
绝对数(亿元) | 比上年增长(%) | |
进出口总额 | 89.49 | 10.5 |
#出口额 | 76.11 | 8.6 |
#一般贸易 | 71.40 | 13.1 |
加工贸易 | 4.71 | -32.4 |
#纺织原料及纺织品 | 32.24 | 7.2 |
机电产品 | 21.84 | 21.4 |
#进口额 | 13.38 | 22.7 |
亚洲和欧美市场占据市场主要份额,出口增长平稳,拉丁美洲市场出口增速下滑(见表6)。
表6:2017年对主要市场进出口情况
国别或地区 | 出口 | 增幅% | 进口 | 增幅% |
亚洲 | 370984 | 11.0 | 41595 | 42.6 |
香港 | 6933 | -9.8 | 0 | |
印度 | 49074 | 38.8 | 7106 | 35.9 |
日本 | 12426 | 1.9 | 16652 | 124.1 |
韩国 | 31812 | -8.5 | 4633 | 26.3 |
东盟 | 114651 | 4.5 | 3591 | -36.8 |
欧洲 | 138437 | 4.5 | 31850 | -21.1 |
欧盟 | 120286 | -0.2 | 29725 | -22.0 |
英国 | 12152 | -25.5 | 256 | -17.4 |
德国 | 19544 | 10.2 | 6928 | -39.5 |
意大利 | 16435 | 0.3 | 3103 | -65.5 |
北美洲 | 175248 | 13.0 | 51215 | 89.7 |
美国 | 164400 | 12.9 | 48200 | 87.0 |
加拿大 | 10848 | 14.4 | 3016 | 145.7 |
拉丁美洲 | 35644 | -9.7 | 3393 | 14.0 |
巴西 | 7281 | 8.2 | 1606 | -23.1 |
非洲 | 27263 | -8.8 | 498 | 721.0 |
南非 | 6884 | 14.5 | 17 | 100.0 |
尼日利亚 | 3397 | -31.0 | 58 | 231.8 |
大洋洲 | 13515 | 37.4 | 5285 | -44.3 |
澳大利亚 | 12004 | 35.3 | 177 | 21.3 |
全区新批利用外资项目11项,实到外资13570万美元;浙商回归到位资金62.92亿元,其中项目到位资金55.89亿元,资本回归7.03亿元。
七、财政和金融
全年全区财政总收入完成50.02亿元,同比增长30.5%,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8.97亿元,同比增长32.6%,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57.9%,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主体税种增值税13.01亿元,增长40.3%、企业所得税3.52亿元,增长32.7%。
民生投入力度加大,全年财政支出32.59亿元,同比增长20.7%,其中教育、文化、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农林水、节能环保等民生领域共支出21.76亿元,增长19.3%,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66.8%。科技投入不断增加,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中,科技支出9487万元,比上年增长15.7%。
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468.08亿元,增长15.0%,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增长15.4%。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325.34亿元,增长19.0%,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长22.3%。年末居民个人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323.05亿元,增长8.3 %(见表7)。全部金融机构年末不良贷款余额2.04亿元,不良贷款率0.63%。
表7:2017年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情况
指 标 | 年末数(亿元) | 比上年增长(%) |
各项存款余额 | 468.08 | 15.0 |
#单位存款 | 124.92 | 33.2 |
个人储蓄存款 | 323.05 | 8.3 |
各项贷款余额 | 325.34 | 19.0 |
#企业贷款 | 175.16 | 14.6 |
个人贷款 | 144.31 | 32.7 |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区共有小学25所,在校学生总数2.61万人;全年新招生4665人,毕业4223人,小升初比率保持100%。共有初中22所,在校学生总数1.09万人;全年新招生3947人,毕业3730人,初升高比率为99.3%。
深入实施美丽校园四大硬件工程,项目建设卓有成效。全年投入2.53亿元,完成南浔实验幼儿园、湖师院南浔附小二期工程、南浔锦绣实验学校二期等5个建设项目;加快推进双林庆同小学扩建(凤凰校区)、旧馆镇中心幼儿园、重兆小学整体改扩建等8个在建工程。对全区40所中小学和18所幼儿园进行暑期“美丽校园”维修改造,投入4776万元。大力实施“装备现代化工程”,持续打造“智慧校园”,完成第三轮多媒体更新换代,实现全区公办中小学无线网络全覆盖,教育技术装备投入2400万元。
进一步完善落实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7.477亿元,比上年增长16.72%;幼儿园、小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分别提高到620元、840元和1040元,增长率均在10%以上。
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3家,重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1家,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6家。新增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56家,新培育“双高”企业34家。新增省级企业研究院3家、省级企业研发中心5家,星光农机成功创建省级农业重点企业研究院,久立特材成功创建省级工程技术中心,森赫电梯成功创建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全区实现发明专利申请量1743件,增长57.88%,占专利申请总量的38.80%;发明专利授权355件,增长18.33%。年末已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47家、省级企业研究院11家,拥有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102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37家。加强南浔科创园管理和运营,成功创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积极推进开放融合大上海,打造“同济·南浔科创生态园”首个飞地孵化器。新认定省级众创空间(星创天地)2家。电梯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成功创建为省级公共服务平台。推进科技人才引育工程。新列入市级领军型创新团队4个,新增省级领军型创新团队1个、省“万人计划”创新领军人才1人。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全区年末拥有电影院8个;组织文艺活动301次,送电影下乡2658场次,观众约50万人次;镇文化站9个;文物保护单位79个,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个。
南浔图书馆截至2017年底拥有图书55万余册,读者1.6万余名;已建图书流通点(村、社区、企业)158个,农家书屋221个。区文化艺术中心市场化运作平稳,截至2017年底共承办大型会议及各类演出50余场。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配合完成南浔区非遗综合馆的设计方案,三道茶习俗、荻港民间丝竹等项目成功列入第五批省级非遗名录。新增国家级传承人1名,市级传承人8名,新增南浔镇为省级非遗主题小镇。目前,全区已有3项国家级非遗项目,11项省级非遗项目和34项市级非遗项目。
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以创建体育强区和迎接省运会为契机,全力举办南浔区第三届运动会。成功举办南浔区第一届老年人运动会、第三届残疾人运动会、“蚕花廿四分”—民俗运动会、第四届“怡达快速”杯篮球联赛、第四届“蒂尔森”杯足球联赛、第一届“碧桂园”杯五人制足球联赛、华东地区健身健美邀请赛、青少年体育舞蹈邀请赛、浙江省金海豚游泳推广计划、端午水上运动会、健步南浔、钓鱼比赛等融合地方特色文化的体育赛事。省级以上在浔举办赛事精彩纷呈,成功举办浙江省浙北片区全民健身种文化古镇定向活动,第19届阿含桐山杯中国围棋快棋公开赛决赛,以及2017“箭舞中华”大众射箭体验展示活动。
文体阵地提档升级,启动区文化馆、区非遗馆建设,谋划区体育中心建设,红军长征纪念馆改扩建工程、双林绫绢馆改建工程完工对外开放,中国报告文学馆土建工程进展顺利,实现全民健身中心全面对外开放。全区第一个镇级全民健身中心双林镇全民健身中心对外开放,完成菱湖镇区体育设施改造工程,实现区图书馆与全区中小学图书馆(室)图书共享工程的全覆盖。完成18个村文化礼堂新建工程,新建拆装式游泳池3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3个,新建区足球活动中心(四片笼式足球场)1个,善琏镇成功创建省级体育现代化镇,双林镇成功创建省级体育特色小镇。新建市级中心村全民健身广场(体育休闲公园)12个,完成10个市全民健身示范点和4个乡镇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建设,开展太极拳、戏曲广播操、健身排舞等公益大培训13600人次,新增社会体育指导员133人。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持续完善,区人民医院、区公共卫生中心异地新建项目全面竣工,即将投入使用;和孚镇卫生院迁建完工并于2017年5月份启用;菱湖人民医院异地新建项目门诊楼即将结顶;南浔区中医院、练市人民医院异地迁建项目稳步推进。全年全区医卫项目基建软硬件总投入达到3.83亿。积极推进“医养护一体化”,全区社会医疗机构总数达到91家。至年末全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250个,医疗床位1273张,卫生技术人员2578人,其中执业医师679人,执业助理医师179人,注册护士917人;每万人拥有医生18.98名,医院床位23.19张。
全面落实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严格执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完成330家单位和3859名个人先进申报审核,否决单位1家、个人11名。两孩政策稳妥实施,分别发放一、二孩生育登记服务卡1930份、1521份,办理再生育审批110例,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6.97,与2016年持平。全面推广生育服务APP,助力生育服务“零跑腿”。依法落实奖特扶政策,新增奖扶对象3778人,享受人数22583人;新增特扶对象64人,享受人数681人,合计发放扶助金2686万元。
十、人口、就业与人民生活
年末全区总户数14.21万户,户籍人口49.0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23人,其中乡村人口30.14万人;人口出生率9.5‰,死亡率9.0‰,自然增长率0.5‰。
就业帮扶取得新突破,审核认定就业困难人员492人,享受灵活就业社保补贴1705人次,补贴金额591.9万元;推进就业困难人员实名制管理,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917人,开发社区岗位384个,全区221个村全部完成公益性岗位进村任务。开展残疾人专场招聘会、大学生专场招聘会、退役士兵专场招聘会等。实现残疾人电商培训345人,完成率383.33%;帮扶残疾人实现就业创业211人,完成率602.86%。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587元,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65元,增长9.3%。城乡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别为20815元和15642元,分别增长4.8%和6.0%。
全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6.56万人,新增参保1710人,待遇享受人员10.66万人,发放养老待遇25187万元;完成全区10.53万人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调标工作,增发养老金1579.9万元;开展老农保清理工作,并入居保享受待遇246人,转入居保参保2158人,并入职保95人,清退1962人,存余老农保清零。全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32.2万人,新增参保7582人,参保率98.9%,享受居民医保报销323.82万人次,基金收入33492万元,2017年全区共有256065人享受居民医保报销,补偿金额32064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4460万元,增幅16.2%,基金使用率95.8%。完成313家单位2017年缴费工资核定工作,体制内人员全部纳入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系统征缴发放,截至目前已启用在职人员6820人,退休人员3577人,累计发放退休人员养老金22244万元;完成待遇调整3425人,增发624.83万元;完成退休中人新老办法计发455人,增发60万元。累计完成社保卡发放357787张,激活311481张,激活率为87.1%。
社会福利事业有序拓展,至年末全区共有各种社会福利机构23个,床位3494张,博爱养老院新建大楼主体工程建设已投入使用,新增床位300张。善琏镇含山老年公寓一期扩建工程正在装修,新增床位150张;二期扩建工程已动工,预计可新增床位600张。截至年末,民办养老机构床位总数1882张,占比53.8%,其中护理型床位1612张,占比46.0%。5所乡镇卫生院利用闲置床位开展养老服务。全年我区低保人员7334人(其中支出型贫困家庭人员144人),占总人口1.5%,共发放低保金4191.3万元。提升救灾能力,新建、改扩建避灾安置场所20处。以湖州市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规范中心城区52处避灾安置场所建设。创建国家级减灾示范社区2个,省级示范社区1个。
十一、城市建设、环境保护与社会治安
頔塘南岸旧城改造取得阶段性胜利,签约率达到99.02%,腾空率97.2%,完成房屋拆除17幢750户,安置房建设初步方案基本定稿;三改一拆、治危拆违狠抓推进,完成旧住宅区改造和旧厂区改造792.1万平方米,城中村拆迁改造5837户,拆除违法建筑484.8万平方米,拆后利用率达94.5%;文明城市创建攻坚取得新业绩,修复城区基础设施、养护补植城市绿化、修补破损围墙及公益广告画、对中心城区35个物管小区进行大督察大整治,完成南浔中心城区水泥、沥青路面修复约5000㎡,绿化突击整改面积约 89500㎡,清理生活垃圾1000余吨等。
紧紧围绕省、市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决策部署,按照“一加强,三整治”的工作推进要求,扎实开展六大专项行动,全面推进21个整治对象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全区已开工整治项目339个,开工率100%,完成项目219个,完成投资21.6亿元。和孚镇、善琏镇等第一批7个整治对象已完成省级考核验收。结合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狠抓污水处理工作,累计完成污水管网建设234.2公里,全区8家污水处理厂累计处理能力达16.5万吨/每日,均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重点工程扎实推进,三高连接线工程(一期)政策处理全部完成,软基处理已基本完成,完成投资3.1亿元;湖山大道已完成投资2.05亿元;湖盐公路(南浔段)整治工程已完成投资4100万元;南浔大桥改建工程已完成投资10520万元;风顺路公交枢纽已完成投资2250万元;湖浔大道绿化景观工程基本完工,完成投资1.52亿元;湖浔大道K13+763-K27+650段绿化工程基本完工,完成投资1.26亿元;京杭运河“四改三”工程,已完成投资3.3亿元。
农村公路提升工程(三年行动纲要)已开工114项,开工建设392公里,完工106公里,完成投资16.8亿元;综合交通应急指挥中心已基本完成建设,完成投资1200万元。完成农村联网公路16项13.8公里,完成投资2559万元;农村公路提升改善14项16.7公里、农村公路大中修49.81公里、危桥改造28座。
城市治堵不断推进,编制完成《2017-2020城乡交通治堵三个全覆盖规划》,建成16个停车场,新建改造港湾式停靠站100个,完成风顺路公交枢纽、含山、三清桥公交首末站建设,新辟2条公交线,优化调整13条,成功创建湖州第一条生态文明示范公交线,中心城区公交分担率提升2个百分点;新建改造城市道路8.19公里,新增停专用车位624个;安装电子警察7个,新增城市道路标线2300米,新增隔离护栏2000米。
全面打响劣V类水剿灭战,制定《南浔区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纵深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全面实施企业排污管道明管化改造工程,大力开展金属表面处理(非电镀)、畜禽养殖等涉水行业整治提升,提高污染治理水平,减少废水排放;打好治气攻坚战,制定《2017年南浔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计划》,以PM2.5和臭氧防治为重点,深化“气、烟、尘”等重点领域整治,重点开展燃煤锅炉淘汰、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漆包线行业深度治理及扬尘治理等工作。全面完成877台高污染燃料小锅炉淘汰及42家挥发性有机物企业治理等任务;启动漆包线行业废气深度治理的试点工作。启动木业行业环境污染专项整治,对全区3922家木业企业开展分类整治,关停淘汰3245家,实现了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赢。
全年全区完成水利投资2.748亿元,完成河道清淤138条、103公里、300.7万方。全年用水总量3.05亿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79.22立方米。水资源管理依法依规严格落实,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取得新成效,安全生产三项指标“零增长”,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工程练市塘中片善琏夹塘港综合治理项目等接受国家水利部专项稽查,获得好评。
全年全区除火灾事故外,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36起,死亡27人。刑事案件立案数1736件,比上年下降29.8%。火灾累计发生事故181起,直接经济损失280.09万元;本年度无较大以上伤亡事故发生。
注: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地区生产总值数据执行国家统计局2012年制定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4、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农林牧渔业是指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以及农林牧渔服务业;
5、规模以上工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6、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法人单位;
7、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单位;
8、固定资产投资,指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投资项目和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
9、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指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