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南浔
-
当前位置:
首页
石淙学校 传承非遗文化 “蚕花”年年盛开
1月24日,石淙镇石淙学校一、二年级“快乐游考、闯关摘星”模块游考活动如火如荼进行,获得“蚕花宝宝奖章”证书的孩子们稚嫩的小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我拿到了28分,获得了‘头眠好宝宝’三星奖章。”202班学生吴振鑫高兴地举起“蚕花宝宝奖章”证书。
“‘蚕花宝宝奖章’是校‘蚕花好少年’评价体系的一部分,孩子们可从中体验这种特殊学业评价所带来的乐趣。”校党支部书记陆建民告诉记者,学校以蚕宝宝生长过程中的头眠、两眠、出火、大眠和大蚕阶段为区分,为不同年级的学生定制并颁发“蚕花宝宝奖章”,表彰和激励学生,记录成长足迹。这也是近年来石淙学校着力传承和弘扬石淙本土蚕花文化,让蚕花文化融入对教育,扎根学生幼小心灵的有力举措之一。
蚕花文化,作为石淙独有的一种非遗民俗文化,不仅是一种民间工艺品,更深深地融入石淙的时令民俗,并逐步被传承和弘扬。2008年,石淙蚕花走进北京奥运会;2010年,走进上海世博会;2016年,被列入“浙江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受到了国内外各界友人的青睐……在向外推广宣传的同时,蚕花文化在石淙学校也得到了较好的传承。
“石淙学校非常珍惜这份‘蚕花’情缘,着力开发与整合蚕花文化校本课程资源,形成《蚕花缘》特色校本课程,并列为学校重点拓展性课程实施。”陆建民表示,学校积极推进“石淙蚕花”非遗文化项目进校园,让蚕花盛开在孩子们的心里。
在每年定期举办的蚕花非遗文化传承人进校指导课中,孩子们认真地当起了蚕花小传人,仔细看、认真学,将各种颜色的布片按需要剪成不同的花瓣,再用细铁丝粘起花蕊……一朵朵小蚕花就此“诞生”。“‘请进来’的同时,学校还专门开设每周一次的蚕花特色拓展性课程活动,每年都有来自不同年级的近30名学生参加。”陆建民告诉记者,在石淙,孩子们可以走出校门,去石淙村的蚕花非遗传承基地——“石淙蚕花文化馆”,全景式观看了解蚕乡的历史、蚕季的农事、蚕丝的工艺、蚕具的用途,还可以在蚕花主题文化园内的石刻雕版上领略请蚕花、扎蚕花、插蚕花、嫁蚕花、送蚕花等民俗特色。“每年四、五月份,我们还可以去农民伯伯家里,观看蚕的生长过程。”学生李俊杰兴奋地告诉记者,通过扎蚕花、说蚕乡话、喂蚕宝宝等学习活动,可以感受家乡的特色蚕花文化。
“石淙蚕花”承载着地方传统文化,在石淙有“根”更有“源”。作为传承与实践基地,石淙学校的“蚕花”也在年年盛开着:校拓展性课程《石淙蚕化缘》被评为区精品课程,课题《蚕花文化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获得市规划课题成果评比一等奖,一名教师荣获省“春蚕奖”荣誉,“蚕乡好少年”的评价体系逐步形成,基于蚕花本土文化的育人模式正走向成熟,引领孩子们幸福学习,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