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南浔
-
当前位置:
首页
刘光来:“连轴转”的电梯设计人
人物名片
浙江巨人控股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管工程师
9月15日,在浙江巨人控股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技术中心主管工程师刘光来整合同事陈伟一道探讨阿布扎比国际机场项目的设计细节。“因为客户要求零瑕疵,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考验,已经反复变更了几个设计方案。”刘光来告诉记者。
2001年,作为南昌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刘光来加入了巨人控股的前身浙江巨人电梯有限公司。10多年来,从电梯门外汉到技术带头人,刘光来靠着一项项新产品闯出了名堂。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刘光来爱岗敬业、勇于担当、执着创新、默默奉献,带领工业设计团队战斗在科技创新第一线,成为奥的斯、东芝、通力等国际大牌电梯企业的配套和合作团队,享誉电梯业界。
初识南浔 从零起步
“如果当初没来南浔,现在肯定会是另外一番场景。”刘光来笑着说,当初来到巨人控股也算是阴差阳错。
2001年,刘光来从江西应聘到巨人在上海的科研院所上班。随后,他便被派往南浔厂区工作。“随着研究院的撤并,上海的同事都另谋职业,只有我留在了南浔。”刘光来说,自己虽然就读工业设计,但对电梯装潢设计却一窍不通,一切都是了从零开始。
2005年,巨人电梯与通力电梯顺利合资,巨人控股开始转型走向电梯配件生产领域,轿厢设计成为企业的重要一环。
“当时部门只有我一个人,没有任何基础。”刘光来说,很多事情都是自己硬着头皮上。在工作、业余时间,他迅速开启“暴走学习”的模式。上班期间,他更愿意去现场,观察前辈如何设计、如何更好符合人机工程学;下班后,他翻遍各类电梯专业书籍,把基础的理论知识补齐。
让刘光来觉得庆幸的是,自己身边有一群爱学习的小伙伴。“一有新技术、新问题出现,班组同事们都会聚在一起讨论,学习氛围非常好。”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他从班长、组长和组员们身上也学到了不少新知识。
执着研发定制生产
在刘光来的努力下,巨人控股的自主设计能力逐渐在业内打响了招牌。随后,企业调整战略,开展轿厢定制化生产,为客户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
《四海升平》是刘光来早期最满意的、也是企业销量最好的一款轿厢。他介绍,模块化方形观光轿厢《四海升平》,在同行业具有设计、制造、组装等方面技术领先优势。轿厢内外侧看不到一颗螺钉,可视面除了玻璃就是不锈钢。玻璃安装方式取消了施工现场玻璃胶固定方式,是观光电梯中的冠军产品。目前累计销售超过2200台,销售额5120万元。
多年来,刘光来和他的团队以科技创新精神承担了上海世博会、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俄罗斯冬奥会、香港地铁、中东机场等多项国内外重大项目。其中不少具有行业领先科技水平,包括模块化方形观光轿厢的设计、制造、组装等创新技术领先业界;上海世博会船舶馆钢构观光轿厢,能同时容纳40名体重150斤的乘客,是世博园内最大最静音的观光电梯;香港地铁额载2.5吨全开贯通门观光轿厢,观光面积占比85%以上,一次性通过自由落体安全钳制动试验和自由落体轿厢蹲底试验。个人累计获得授权专利62件。
不忘初心传承协作
近几年,面对新设备调试和新产品的多重压力,刘光来带领他的团队从未止步,勤恳钻研,一次次突击在前,拼出了一条数控加工的创新之路。
2015年,“一种观光电梯轿厢立梁”等15项核心技术专利集群项目《冰壶》,荣获浙江省首届电梯产业创新创业大赛金奖。而《冰壶》的首次生产试制,任务量和节点要求都史无前例。
为了保证任务进度,刘光来带领大家从优化加工工艺和延长工作时间两方面入手默默担下责任。队员没有产品加工经验,他就逐个程序步骤讲解。为了争取时间,他在车间连轴转了三天两夜,直到首件产品交检合格才回家休息。
在巨人控股的16年间,刘光来深刻体会到“人生没有捷径可走”。从学徒成长为年轻的师傅,他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后备人才的培养,将自己在工作中积累的技术和经验,分享给大家。
如今,作为技术骨干的刘光来常常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等记录下来,将自己的经验、技术和知识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同事。工业设计团队通过项目责任制,让每一位年轻的设计师都能融入项目的完整体验,综合能力得到充分展示与持续提升,助力公司技术人才队伍的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