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南浔
-
当前位置:
首页
向阳 剿劣频借智 专家忙支招
记者日前来到双林镇向阳村杨家港河岸边,看到生态浮岛上一株株芭蕉迎风摇曳,水生植物下,游鱼时时可见。
当天,双林镇党委委员、村党总支书记杨祥春给上海交通大学治水专家郑海宏打去了电话,“连着几天高温,杨家湾的河水有些变化,有没有治理措施?”
“可以种植水生植物,傍晚温度降下来后可适当注水。”电话那头,郑海宏给出了解决方案。
据了解,杨家湾河是该村的一条内港,全长1877米,流经西汤兜、杨家湾、杨家兜3个自然村,沿河居住着119户村民。说起以前的杨家港河,村主任黄火林连连摇头。他介绍,两年前河水发黑发臭、长满水葫芦,成了村里黑臭河的代表,沿河村民叫苦不迭。
2015年,村里启动了杨家兜河的治理工作,通过清淤、换水等治理,河道恢复到了以前的模样。但好景不长,两个月后,河水又开始发黑发臭。
如何实现长效管理?这让村干部犯了难。当年,在一次偶然的交流会上,村两委结识了治水专家郑海宏,立即把他请到了村里传授经验。
“河道淤泥呈酸性,清淤后还有不少残留细菌,需要通过碱性中和,再经阳光暴晒杀菌。”在实地查看后,郑海宏立即指出了“黑臭反复”的症结所在。
“通过河床上洒石灰、阳光下暴晒10多天等一系列措施,灌入清水、建立生态浮岛后,再也没有出现反复。”杨祥春表示,通过生态及物理方法恢复其生态环境,解决了水质变差的根本问题。
如今,郑海宏每季度都会来向阳村看看河道治理情况。在今年5月21日的河道取样检测结果书上,记者看到,氨氮指标为每毫升0.4毫克,溶解氧达每毫升6.5毫克,COD指标达到三类标准,可作为饮用水备用水源。
有了杨家港河的治理经验,向阳村开始在全村推广交大专家带来的治水方法。日前,记者在塘前埭自然村的5处小微水体处看到,运用郑海宏的科学方法,河床全部洒上了石灰,正在进一步暴晒杀菌。
“农村治水必须要走科学治水和长效保洁相结合的路子。”杨祥春表示,今年全面启动剿劣工作,针对全村的劣五类水体开展了全盘规划,目前中国美院的方案已经出炉,将进一步结合“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有序推进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