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南浔
-
当前位置:
首页
“城归”唱起田野转型欢歌
今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城归”和农业供给侧改革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词,他们一致认为,现代农业呼唤“城归”,让农村更美好。
所谓“城归”,有学者解释为从农村出去打工、经商的农民,或者从农村走出去的读书人、退役士兵等,凭借在城市打拼的经历,积累了经验,获得了技术和资金,之后又回归农村生产生活。
去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进一步细化和完善扶持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
曾经寂静的广阔田野变成了热闹而有趣的游客乐园。观光、采摘、展览、游戏,吸引了来自各地的游客……
一批“城归”正在为南浔农业发展播撒新的希望。
记者日前走进3家“城归”的农场里,感受新血液给传统农业带去的新活力。
生态循环 养殖用数据说话
王伟林是双林镇七星桥村的红人,经营着一家占地200亩左右的家庭农场——南元里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王伟林坦言,3年时间在村里走红,原因有三,一是杭州IT精英辞职回村做起了羊倌,二是农场里2个长工管起了3000头羊,三是农场没有废物,全部实现循环利用,这些都颠覆了许多传统观念。
原来,王伟林是杭州亚林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的总经理,2012年,选择回南浔家乡投身农业发展。作为一位IT精英进驻农业界,他一心想运用理科生的思维,把靠经验的养殖变成用数据说话。
“一个理想和完全健康的农场,应该能够生产自己所需的一切。”王伟林说,农场内,每一种材料都不会废弃,哪怕是冬天的落叶,春日里衰竭的枯木,羊舍的粪便。他们都遵循着“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这一循环模式,各司其职,在农场内实现了相对完善的生态链条。
本地、生态、循环,正是本着这一理念,动植物之间经过四季的磨合,在历经缓慢的成长后,蔬菜、瓜果、湖羊、黄鳝、蚯蚓、鱼类、饲草等才真正实现了“有机”。
牧草喂羊,羊粪肥田,是南元里最基础的生态循环系统。“发酵后的羊粪一部分喂养蚯蚓,一部分在加入配料后制成有机肥。”去年,农场里的有机肥料厂完工投产,制成的有机肥在肥田之余,还成为南元里的产品之一卖给相对应的客户。
在羊舍旁的一块地里,王伟林还养了蚯蚓。他说,这12亩地里的蚯蚓一年可吃掉近4000吨羊粪。而经过蚯蚓“深加工”之后的粪便价格更高,作为肥料每吨可卖到1000元。除此之外,蚯蚓本身也可作为水产养殖的饲料,价格也能卖到每公斤9元。而不远处,500个网箱组成的鳝鱼养殖区,吃的就是地里的蚯蚓。
工业通过“机器换人”提质增效,促进转型升级,农业也该如此。王伟林认为,农业养殖本身利润较低,只有在节省人力、提高产量上功夫,才能做活农业。一般的羊场养殖3000只湖羊需要10到15人,而南元里养羊的工人只有2人。这方面,农场一年就可节约人工40万元左右。
那么王伟林的农场怎么管得有效?在羊舍里,一套由他自己设计的智慧养羊软件集温控、监控为一体的物联网系统格外显眼。“羊群每天的进食和营养调配,通过这个系统进行科学统筹。”他告诉记者,同时通过这个物联网系统,消费者扫扫二维码就可实现产品追溯。
农旅联姻 人气爆棚田园美
“挑红的,边吃边采,不要浪费。”上个周末,练市镇湖州绿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停满了私家车,前来采摘游的游客络绎不绝。农场负责人蔡洪根边给游客发放果篮边张罗着。“农场里的草莓、小番茄如今成了乡村游的‘香饽饽’,每天来采摘的就有四五十人,效益比一般销售高10%还多。”他笑着说。
每到周末,蔡洪根的电话几乎被打爆,询问采摘价格,预定农家菜酒席、亲子活动或相亲活动等,各式各样。“下周有桐乡一所幼儿园的亲子活动,预计有300余人,农场需要提前做好食材、游乐设施的准备。”他告诉记者。近段时间,农场里150余亩的桃林开花,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
说起搞农业,蔡洪根直言自己是半路出家。多年在外经商的经历积累了大量的资源,回村后他和合作伙伴做起了生态农业。“走南闯北见得多了,农场里一些新鲜的东西也都是从外面学习借鉴过来的。”
烧烤架、土灶头、蒙古包、钓鱼台等,近年来,绿腾农场不断添置休闲旅游设施,以供游客休闲游乐。“一批好友组织活动,都爱往这跑,蔬菜、水果、鸡鸭这些食材农场里随拿随取,新鲜有机,吃得放心玩得开心。”游客小沈告诉记者。
地理位置不靠近主干道,进农场的道路偏窄小,绿腾发展休闲旅游产业的条件并不是很好。蔡洪根认为好酒不怕巷子深,做精做优产品一定会吸引游客前来。经过2年的发展,绿腾果蔬在市场上小有名气,有机无污染、口感还特别鲜美。蔡洪根介绍,绿腾引进了生物技术,让水果不仅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新鲜度,而且还比较生态。他说,园区还安装两套灌溉水净化和矿化设备,将以弱碱性、小分子水来灌溉农产品,大大减少水污染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运用罗幔罩盖防虫技术,减少虫害,免用农药,真正实施无公害工程。
“目前绿腾发展订单农业、采摘农业已经较为成熟,今年农场还以花为主题,把景观农业做起来,樱花、桃花、向日葵、桂花,农场也是个十里花林。”蔡洪根告诉记者,今年还打算筹备民宿,做活做深农旅融合。
电商农业 农产品插上翅膀
走进浙江愚公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农产品基地里,粘着些许泥巴的新鲜春笋,沾着露珠的本地蔬菜,正宗的土鸡蛋等一应俱全,基地工人正在忙着采摘包装。而基地旁边的办公楼里,年轻的新农业人忙着敲击键盘,通过网络把农产品销往各地。
浙江愚公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田发芳是个老农业人,从事农业发展几十年。“传统农业靠经验手口相传,如今新型农业需要更多新鲜血液加入。”据他介绍,在愚公,有60%以上的大学生共同从事农业工作。
因为无公害种养殖,相应提高了成本,愚公的农产业相较普通的贵25%左右。价格上占不了优势,如何在销售上开拓新天地?摆在了这群新农业人的面前。
一边农产品“卖难”时有耳闻,一边又是消费者“吃什么都不放心”的抱怨。“市场不缺农产品,缺的是放心农产品,缺的是消费升级需要的农产品。”公司副总金晓峰说。从一家知名的餐饮企业选择到愚公,他坦言是对田园的向往,做一名真正的农业人。
“愚公生态有优良的种植环境,有自己的冷藏配送专车。发展实体店,选择门店一般位于有良好的健康和消费意识的居民区附近。”自2013年,愚公开设“菜篮子”直销店,新鲜农产品直接上架销售,引得消费者一致认同。
点点手机,新鲜蔬菜送到家。如今,愚公通过“E桌美味”APP软件,让农场里的无公害果蔬卖出了新市场。
打开“E桌美味”软件界面后,记者看到,跳出的就是各类生鲜的分类,例如蔬菜、冷鲜、干货调味等,而每一个名录下又有个二级子名录,消费者可轻松搜寻需要的农产品。金晓峰说,通过扫描二维码,消费者还可以看到蔬果的产品信息,而且还可通过体验店的视频了解生长情况。同时,愚公在供货就严格筛选,对每个批次的商品农药残留检测。通过物联网技术,让蔬果全部实现来源可追溯,体验店也有专门检测农药残留的设备,可现场检测。
从农场到餐桌,人们在城市中,感受着纯天然食材对味蕾的诱惑。而这种诱惑,也逐渐从舌尖延伸至身心,直至延伸到这片梦中的田园之上。田发芳说,接下来农场还将发展休闲旅游农业,通过蔬菜盆栽、种植体验这样的模式,吸引更多人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