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南浔
-
当前位置:
首页
双林: “党建+”加码村民幸福感
2月8日,双林镇七星桥村南元里合作社里迎来了新年伊始的第一批游客。随着上海、杭州等地自驾游游客增多,人手不够便成了合作社里的大难题。
采访间隙,电话响起。“党员志愿者一会儿过来帮忙。”合作社负责人王伟林的电话那头是村妇女主任沈子凤,听过这个消息,他的眉头渐渐舒展。原来,村里得知了合作社的难题后,便自发组织了6名党员为游客引路、倒水。
同党员活跃一线喜迎八方客一样,村党支部书记沈银龙感慨道:“这几年,在‘党建+’引领下,村里变化天翻地覆,村民搬新居、生活大变样。”
采访当天,在日间照料中心内,记者看到,不少老人观看着电视机里播放的新闻,有人则捧着茶杯聊天。正在值勤的村主任徐炳荣介绍,这里就是他的先锋岗,每天都要来转转,听听村民生活中的新鲜事。
同徐炳荣一样,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七星桥村推行学习配餐制、党课学案制,以“基层党组织加强年”为契机,扎实推进村级党组织提档升级。
去年,七星桥村发动妇女成立“梦回公益”志愿者团队,并建立了党员干部党建责任区与党员责任公示制。同时,结合党小组活动,不定期开展义务劳动。
沈子凤是志愿团队的负责人,她介绍,目前村里有“两抹红”。一个是妇女志愿者的红马甲,另一个则是由党员组成的“红色管家”。
如今,遇到村民发生矛盾纠纷,“红色管家”便会及时入户了解情况,抓住矛盾纠纷的焦点,组织双方协商调解,通过讲道理、摆事实,耐心细致地做工作,化解矛盾。
产业发展是美丽乡村之魂。如何推进产业发展?借助大虹桥省级粮食功能区和南元里合作社,村两委推行“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同时,聘请专家学者、农技人员、发展能手和“五老”党员来村里上课,拓展村民的知识面和致富手段。
“原先是村里的甲鱼养殖户,而今在村里的帮助下转型为农场生态蚂蟥养殖股东,去年一年挣了3万元。”年仅六旬的马锦坤谈起村里产业发展来,津津乐道。
去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近90万元、人均收入3万元,均同比增长8%。据悉,今年,村里还将引进民宿项目,借助自然生态和现有资源发展乡村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