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南浔
-
当前位置:
首页
王艳伟:扎根一线成就地板“尖子”
在久盛地板有限公司,项目管理部部长王艳伟日前正和同事一道探讨速生材有效利用课题的下一步研究方向。这名34岁的员工,2012年从中国林科院毕业后,从车间到参与项目,再到主导课题研究……5年来,他一直从事地板新产品的研发工作。
小年纪 大态度
2012年,刚研究生毕业的王艳伟成为了市第二批“365”优秀创新团队成员,被久盛地板有限公司聘为核心技术人员。凭借参与“木材压缩变形的高频加热固定新技术引进”的研究开发,王艳伟开发出了一套“水热控制下毛白杨压缩变形及其固定技术”,通过思考把一般理论与科研实际结合在一起。
在地板生产车间,除了飞溅的木屑,最显而易见的就是“大锤凿,小锤敲”的哐哐声响。就是在这样一个看似“粗犷”的生产环境里,却也处处透露着一种精度与细致。每一块地板的间隙,每一项产品的精度,都有着严格的尺度。王艳伟就是兼顾这种“粗犷”与“精细”的“大拿”。
进公司的第一个月,王艳伟就参与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主要研究方向是家装和室外木材增值利用技术,因为地板漆面的关系,难以克服极为干燥或者适度较大的环境,严重限制了板材的使用寿命。”他介绍,由于是第一次参加国家级课题,刚开始进入团队,遇到了不少问题。
有问题就要解决,王艳伟以年轻人特有的冲劲,通过不断地钻研、总结,逐渐提炼出了“表面弹性涂装工艺”,即根据湿度、温度等环境变化,地板漆面能自主调整。此举不仅延长了地板使用寿命,更提升了地板的牢固度与稳定性。
重研发 高标准
随着公司新产品、新技术开发的迅猛发展,一段时间以来,新产品测试任务日益增多,呈现任务新、频度高、难度大的特点。为了不耽误进度,加班加点试验是常有的情况。
在公司研发中心,王艳伟还参与了由公司承担的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家装材与室外材增值制造技术研究与示范”和市科技计划项目“薄型实木地热地板关键制造技术研究”两项课题的研究实施工作,并取得较为突出的研究成果。
5年来,王艳伟已先后参与了10余项国家级、省级课题,自主研发8种新产品,获得25项专利,为公司创造了近5000万元产值。
为实现地暖地板每一项性能达到指定需求,反反复复测试、调试、反馈,就是为了有针对性地优化,将测试的第一手数据资料反馈给团队人员,将各项性能指标向更适用于实际应用开发。
“下一步的创新方向将主要围绕速生材高效利用、生产自动化技术、功能型木地板开发等方面。”王艳伟说,地板行业的风向目前正在向实木地暖地板倾斜。
对于行业的敏锐性得益于久盛地板研发团队的前瞻性。在一处模拟高温高湿的实验室内,王艳伟拿起一块地板介绍,久盛早在3年前就已开始实木地热地板的研发与运用。此外,自己还在攻关碳纤维发热木竹功能复合材料的研发。
传工艺 育匠心
谈到地板面漆的难点和注意点,王艳伟如数家珍:“要想不形成漆溜,就要保持喷枪与地板基材合适的角度与距离……”多年的经验累积,这些早已深入到他的骨子里。
从业多年来,笔记本成为王艳伟最好的“兄弟”,走到哪儿、带到哪儿、记到哪儿。只要听到跟技术有关的事或者遇到自己不懂的问题,他就立即记下来,回去潜心研究。近年来,他的笔记内容也有了一些变化。他说,“以前,我更多的是一个技术控,记的大多是一些与技术相关的内容。如今,理念、经验等占的比例更多。”
“面漆喷涂的技巧不是仅了解理论数据就可以的,必须有经验的累计,把握好相应的角度与力度。”王艳伟如是说。作为一名老员工,他还用多年来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把自己的经验心得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新入职员工,帮助他们快速掌握操作技巧。截至目前,其培养面漆喷涂员工近百人,很多都成为各个工序的骨干。
不仅是在老带新上,在技能的小改小革上,王艳伟也是不遗余力。“研发工作不是靠一个人就能完成的,团队协作至关重要。”在王艳伟看来,自己还是地板研发群体中的一个新人,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工匠精神”不仅是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更为整个集体奉献自己的每一分热量。王艳伟正始终如一地坚守,迈向自己的下一个五年。